在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总结自今年5月现场会以来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今天上午,我们一同观摩了XX县的XX纺织公司和XX蛋鸡养殖场,实地感受到了基层立足资源禀持、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令人振奋,也引人深思。培育和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是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基石。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奋力开创我市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自今年5月x日全市乡村富民产业现场会召开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全市乡村富民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一是产业项目落地速度加快。全市集中力量推进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设施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项目,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达到x.x万亩,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xx个。这些项目的快速落地,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放大。各地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例如,XX县的食用菌产业集群、XX区的绿色果蔬产业带,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三是省级先导区创建有序推进。相关县区对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先导区的创建标准,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各项创建工作扎实开展。这不仅是争取省级政策支持的重要途径,更是以高标准引领我市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四是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创新。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就业务工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有效带动了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户的收入增长。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富民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x.x%,成效是实实在在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协同配合,更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制约日益趋紧;产销对接机制不畅,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弱;部分地区对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急于求成、盲目跟风的现象。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水平针对当前存在的短板与弱项,下一步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实施精准突破,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强化顶层设计,科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质量的产业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引领。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式的分散发展模式,真正实现规划先行、集聚发展。首先,要绘制一张精准的“产业地图”。各县区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抓紧编制和完善本地区的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规划。要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要坚决杜绝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有限的资源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其次,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乡村产业的潜力在于融合。要大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拓展产业的增值空间。要探索“农业+文旅”、“农业+康养”、“农业+教育”等多元融合模式,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二)创新要素保障,全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要素保障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必须拿出超常规的举措,破解土地、资金、人才三大难题。在土地保障上,要向存量和政策要空间。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