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文化“两创”先行区、示范地、新标杆XX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安排部署,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全力推进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聚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区、示范地、新标杆。一是高点统筹谋划,形成发展合力。成立市委书记任指挥长、市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文化“两创”指挥部,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印发《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新时代美德XX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在村居、社区、学校、机关、企业、重点场所确立25个济宁市级、33个XX市级文化“两创”示范点,以点带面、率先推进。各示范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形成全市上下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坚持专班化推进、项目化管理、清单化落实,相关市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每月召开工作调度会,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加强阵地建设,营造文化氛围。全方位提升市域内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大力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在村居、社区,突出文化浸润,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建立“论语墙”“家风墙”,打造特色胡同、特色楼栋、特色单元、特色家庭,初步形成一批文化建设样板村居。在学校,开设“智雅国学”、课本剧表演等特色课程、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国学经典诵读,常态化举办国学公开课,将儒学经典融入教师选拔考核,实现“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在机关,打造“文化角”“文化长廊”,将儒家文化融入干部政德教育,打造了“勤德善助·仁爱民政”等品牌。在企业,实施文化助企攀登工程,现已完成孔府印阁改造提升项目,新建印信历史文化长廊,设计文化主题印章150余枚。孔府印阁、三孔文旅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单位。孔府药厂立足“弘道明德·儒药厚生”品牌,打造孔府御医传承工作室。在重点场所,加快推进孔府菜博物馆建设,对尼山圣境文化项目、夜游景观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营造文化“两创”浓厚氛围。三是开展特色活动,打造亮点品牌。将文化“两创”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等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打造活动品牌,突出“五为”“五聚”,打造“幸福食堂”60个、乡村“复兴少年宫”44个,8000余名农村孤寡老人和少年儿童直接受益。做好“春节礼仪”试点工作,经验做法在中宣部《宣传工作》和《山东宣传工作》刊发。开展“云端清明”“粽情端午”等特色活动,打造“礼仪+”系列品牌。1万多个家庭参与“写家训、晒家风”,打造书香家庭1.9万户;评选“尚德党员”,干部带头读《论语》研国学,XX获评“干部学国学全国示范基地”。打造展演项目品牌。创作《观论攲道》《两小儿辩日》等国学小品小剧,创新“习语润儒乡·杏坛新语”宣讲模式,挖掘“百姓名嘴”836名,以百姓视角、用百姓语言,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送到群众心坎里。打造课程品牌。编印传统文化校本教材17万册,与孔子博物馆、尼石春秋博物馆等合作共建传统文化课堂,开展“智雅国学”“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等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四是打造精品项目,激活发展动力。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力量。实施“村居+社团+群众”模式,引入惠心社工等社会专业力量,深化校地合作,策划开展经典诵读、非遗展示等活动。围绕“婚学节丧”四个层面设计新时代礼仪,目前,婚礼改革事项已完成,学礼方案已起草完毕,其他礼仪梯次推进。支持引入文旅新业态。立足“可观、可看、可体验、可感受”要求,以夫子洞村、圣源村、西官村为重点,实施整村连片建设,打造儒风体验区、文化旅游区、特色美食区、耕读休闲区;打造“鲁源乡集”“夫子洞的院子”“儒乡印象”等特色文化项目;将XX手造、传统服饰、等特色特产融入尼山片区文化展示体验内容。群众深度融入文化“两创”。一户一策打造“美丽庭院”934户;探索建立“五堂八站”(蒲公英讲堂、儒学讲堂、文明礼堂、雏鹰课堂、幸福食堂和“理论宣讲站、先进典型站、健康普及站、便民服务站、家庭教育站、家风宣讲站、文化文艺站、“和为贵”调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