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刍议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与原则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及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从最根本的人类真正自由发展的角度入手,共同富裕符合人的全面发展本质,社会公正才有了最深刻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之际,中国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生活难题。在开啟第二个百年奋斗新的征程之时,党中央明确强调要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样做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更是应对人类共同难题、更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的迫切需要。一、全面认识共同富裕的内涵深意“共同富裕”是一个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为一体的现代政治经济理念。既是一种政治价值,亦是一个经济目标;既有着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诉求特点,又蕴含着自古以来人类历史进步的追求元素。1921年,李大钊就提出了“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的社会主义设想。所以,这就需要对共同富裕的基本蕴意作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阐释。第一,共同富裕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早就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当事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本身不过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体现者、人格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邓小平在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些论断不仅指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而且重点是把“共同富裕”作为两者区别的关键点,作为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第二,共同富裕体现的是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三,共同富裕体现的是人类共同的公平正义追求。应该说,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是打破原有的身份等级划分,以人的天赋和能力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个人的权利主张得到了确认。但是私有制状态下的经济差异、政治差异和必然走向的阶级对立使人们之间的事实差别构成为现代社会的显著不公。公平正义从而成为了人们普遍共求的目标追求。所谓公平是指以合理平等的社会标准、正当的规范秩序处事待人,是一个国家制定系统制度的道德要求和伦理原则。具体表现为社会公民能够在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分配公平的原则中参与到经济、政治及其它各种社会生活中。所谓正义,罗尔斯关于“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和基础——都要平等的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的论述,给人们的最大启发就是包含着与公平相同的但却更加具体的要求,它包含了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基本方面。应该说,公平正义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在两者的关系上,公平往往相对于具体关系中的人和事,而正义则指向社会中的所有人。仅有公平并不一定形成正义的社会,而正义的社会却一定是公平的社会。公平往往体现为具体的手段、方式,而正义一定是结果的最终保证。共同富裕所蕴含的公平正义要求在党的新发展理念的共享理念有着全面而丰富的体现。因为共享表达的是公平正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的:“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更使公平正义成为共同富裕的应然之意。第四,共同富裕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追求理想。“民惟邦本”是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形成的政治意识,后来的“民贵君轻”“舟水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