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探索装配式建筑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新路径近年来,XX县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作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延链补链集群发展等系列举措,全力助推装配式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XX县获评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XX高铁产业园获评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园区类)全省唯一。X月XX日,全国第二届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智能建造技术交流现场会在XX县举办。一、强化政府引导“绘蓝图”,推动产业高效发展。一是注重规划引领。把装配式建筑列入全县“六大核心产业”委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高标准编制《XX县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装配式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建筑业与工业制造产业及信息产业、物流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出台《XX县关于促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办法》等帮扶措施,明确新建政府投资工程、保障性住房项目、大型公共建筑等全面采用装配式建造。同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强对购买装配式商品住宅的信贷支持。2022年,全县装配式建筑产业产值XX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XX%,实现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两个100%。三是健全协同机制。成立例造强县建设指挥部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作专班,实行“指挥部+专班”运行模式明确一名副县级领导领衔包保,并从住建、发改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助推装配式建筑产业做大做强、打响“XX智造”品牌。二、强化平台支撑“夯基础",推动产业聚集联动。一是打造“XX智造”示范点。以山东省第一个钢结构装配式公共租赁住房嘉宁小区项目为试点,成功探索装配式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支撑体系和围护结构两大体系,获评住建部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中国钢结构金奖,入选住建部《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和工程案例汇编》,成功打造装配式建筑“XX智造”示范品牌。二是创新模式成立“区中园”。按照“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要求,投资XX亿元在XX高铁产业园规划占地X亩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区中园”,重点发展钢结构主体构件、ALC内墙板、FK外墙板、叠合楼板等部品部件,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目前,园区已落户重点企业X家涵盖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等X种类型培育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X个、山东省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X个。三是组建产业联盟抢先机。注重招大引强、强强联合,其中德丰重工与世界500强企业象屿集团合作的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项目、城建集团与山东同园设计集团洽谈的装配式装修项目,实现科技成果共享、产品市场共拓,将填补园区产业链空白,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三、强化主体培育“立梁柱”,推动产业链条整合。一是科学全域布局。立足全县路桥企业、杆石产业等传统资源优势,形成北部预制道路市政设施、建筑管桩生产基地,中部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南部路桥预制构件生产基地的装配式产业大格局,实现全县区域内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和桥梁等建设工程领域的装配式建造全覆盖。二是强化链主引领。实行“链主+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全国集成房屋定点企业-山东德丰重工为“链主”通过延链补链等行动,带动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密切配合、相融共生、深度融合,基本覆盖装配式建筑的全产业链。三是创新赋能升级。聚焦推动建筑业向智能化、科技化转型升级为导向积极引导“链主”企业启动智能化生产线技术升级,购置智能化钢结构箱型梁柱生产线、智能数控相贯线切割线、数控三维钻切割一体加工中心等智能化生产设备X余台套,改造完成后实现年生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部品部件XX万吨,推动产业基础智能提升。四、强化科技研发“垒高台”,推动产业创新跃升。一是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重庆大学联合成立周绪红院士工作室,与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学院院长周学军教授合作设立萌山钢构研究院。全县已建成钢结构集成系统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X个拥有专利X余项,主编山东省地方标准X项、参编标准X余项。二是健全工匠培育机制。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开设“智能建造专业”,打造装配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