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约四会”破陋习“五有”阵地树新风——XX镇工作典型案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目标,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干群合力,同步迈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辖区内100%的行政村都是港口区级以上文明村屯,其中自治区级文明村屯4个、自治区级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1个。图片光坡镇沙螺寮村村规民约一、健全“一约四会”,破除歪风陋习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为了遏制这种现象,光坡镇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各村(社区)村(居)委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从门庭卫生到遵纪守法,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目前,全镇10个村(社区)、127个自然村都讨论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在显眼位置设置展示,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统一全村红白事办事标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红白理事会负责人由村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村规民约受到了全体村民的积极拥护,并自觉执行,逐步改变原先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要在以前,村里有喜事、办喜酒,邀请的宾客那是越多越好,显得排场大、面子足,随礼金都要随去大几百。移风易俗工作推进后,这股风气逐渐得到遏制,村里的鞭炮声和铜锣声都少了许多,红白喜事每次随礼金额仅为一两百元左右。又如村民议事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显著作用,“太阳能路灯要设在哪”、“村道破损要维修”“垃圾堆放影响居住”等大小问题,在村民议事会的讨论与协商中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图片光坡镇沙螺寮村文明实践积分兑换超市二、完善“五有”阵地,共树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光坡镇坚持“双管齐下”,把“堵”与“疏”结合起来,在加大引导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光坡镇10个村(社区)逐步完善了“五个有”文化宣传阵地,一有篮球场、文化大舞台等文体活动场所,文化大舞台是开展丰富多彩文艺晚会的重要基础,体育活动场所则是群众进行日常锻炼与运动的好去处。二有农家书屋配置有法制科学、文学艺术、农业生产、健康生活等主题书籍,村民可随时阅读学习,了解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三有儿童之家,少年儿童是儿童之家主要的服务对象,提供儿童读物、游戏与娱乐场所,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四有话筒、音响、喇叭等设备保障文艺晚会的舞台正常运转,在其他人数众多的活动中也有重要作用。五有综合宣传栏,宣传包括卫生防疫、环境整治、村务公开等与村民日常生活、政治生活相关内容随着基础文化设施的逐渐完善,在党委政府、各村(社区)村(居)委的引导支持下,村民们积极组建各种类型的活动团体,光坡镇现有舞蹈队、合唱队、山歌队、村级文艺队等文化团队11支,各文化团队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演出活动,调动群众参与、营造浓厚节日氛围,为加强民族大团结、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创建良好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开辟了一片天地。2022年,光坡镇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推动“喜迎二十大”主题阅读活动10余场,开展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近10场次。同时,升级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优化配置“5+N”类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讲、核心价值观培育、文化体育、移风易俗、疫情防控等文明实践活动50多场次,参与群众近3万人。2022年以来,光坡镇探索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文明实践的新路径,在沙螺寮村榄埠屯、新兴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