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东麦窑社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样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基层党建的引领。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东麦窑社区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发展驱动力、农村软实力,以党建赋能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以党群联结创建乡村治理新模式,以群策群力营建宜居宜游新社区,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社区发展全过程,建成了一个集山海特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高端产业小集群,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样板。一、党建赋能,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东麦窑社区位于青岛市崂山脚下、流清湾畔,山海资源禀赋突出。近年来,东麦窑社区党支部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东麦窑社区充分挖掘自身山海资源禀赋,利用政府优惠政策和社会力量,结合当前消费热点,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特色旅游、产业引领居民致富”的发展新路。1.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昔日东麦窑居民主要以捕捞鱼虾、近海养殖、栽植茶果等为主要经济来源,产业单一,居民能解决基本温饱但收入偏低。2014年以来,社区“两委”班子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把准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高端民宿为主体,打造多个消费业态,形成休闲养生的高端小集群。社区“两委”积极争取上级帮扶支持,经过多轮融资,利用社区闲置农房先后开发了“仙居崂山”和“瑜上山间”两个主题民宿项目,由专业公司负责运营,每年每个农房业主可分得租金3万多元,5年递增10%,老百姓既有租金收入又可解决就业难题。目前打造的两个品牌民宿已拥有广泛知名度,每年吸引各地游客2.6万余人次,营业额达1500万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实现了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互促共赢。2.营建亲清营商环境。优质的人才、雄的资金和♘产业,是一个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备的几大要素,但要实现乡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谐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近年来,东麦窑社区坚持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整合、激活各类市场要素,精准分析社区形势和发展定位,营建符合乡村定位的亲清营商环境。通过产业联动,突破单村“一枝独秀”,联合相近社区和旅游公司实现片区“抱团发展”;通过平台运作,规划建成集高端民宿、旅游、户外体验、农产品消费为一体的全方位、多模式旅游项目;通过拉长区域化产业链条,形成了具有拉动效应的旅游产业项目,用品质赢得市场,不仅为其他企业营造了积极的消费市场,还开辟了富民增收新路径。社区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成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东省第一批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社区。3.强化党员教育培训。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动力是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是推动社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东麦窑社区党支部坚持“固本强基、重在建设”的理念,强化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社区党支部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后参加青岛市第二批村党组织书记赴宁波体悟实训、崂山区书记主任培训班等学习班,举办并参与“书记论坛”“头雁讲堂”,对群众授课达460余人次。社区定期开展“冬训春训”“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建立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创新管理方式,以“刷脸”方式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实行党员组织生活痕迹化管理,社区党员参会率由不足70%提升到95%以上,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二、党群联结,创建乡村治理新模式社区是连接居民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體,社区治理需要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只有把这个最基本的单元治理好,社区才能做活做优做强,基层党建才能真正做出实绩。东麦窑社区通过搭建“三个载体”建强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通过实施崂山区“185”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理念,按照利益相关共同治理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域界限、历史沿革和现实状况等因素,形成强有力的综合治理体系,畅通社区治理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