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产业强特色育品牌推动群众增收与集体经济壮大双提升柴庄村位于小吕镇西南3公里处,有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6人,耕地3065亩,党员63名。近年来,柴庄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抓产业、强特色、育品牌,全面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群众增收与集体经济壮大双向提升。一、路子蹚——党建引领平台。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坚持支部定方向,用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把“金钥匙”,2021年11月,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成立了禹州市沃盛种植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规划书、发展章程,探索建立了“绝对控股模式”,规定村集体占股不低于20%,单个社员占股不高于20%的持股原则,重点环节听群众意见,关键时候要支部拍板,激发群众积极性、能动性。坚持宣传转观念,村“两委”成员到北京、上海、郑州、张家港等地,召开乡村振兴宣讲会6场次,与300多名柴庄在外成功人士叙乡情、话未来、谋发展,引导资金回流、人才回乡,募集到发展资金680余万元。同时,通过党员会、小组会等方式,为群众讲政策、说前景,比优势、算大账,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让群众入社无顾虑、发展有信心,引导群众入社、土地入股,合作社共入股土地1700亩,为发展攒足了后劲、奠定了基础。二、选产业——西瓜辣椒活经济。“产业选得准,致富步子稳”。过去,柴庄村可以说是“三无村”无资源、无产业、集体经济无收入,面对困难,村两委分析村庄优势、学习外地经验、研究市场走向、听从在外人士及群众意见,最终,明确了在黄土地上发展“红经济”,搞西瓜、辣椒特色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思路。2022年,合作社种植大棚西瓜100亩、大田西K100亩;线椒400亩,小米椒900亩;小弓棚西瓜辣椒混栽种植250余亩。累计生产西200多万斤,辣椒400余万斤,两项产值达850万元,加上2022年小麦季产值205万元,全年累计总产值达到1055万元。形成“跟着市场转、大家说了算、支部领着干、群众跟着赚”的良好发展局面。三、严管理——集体群众双收益。“精打细算,不如埋头实干”。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坚持党支部引领方向,合作社统筹市场,采用工业模式管理农业产业,让内行人干内行事。合作社出资金、管销售,项目经理人种植户出技术、严管理,农户出劳力、干好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得利。村集体不断壮大,2022年,村集体经济通过入股分红增收20余万元,股民分红40余万元。脱贫户持续增收,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采取以耕地入股方式,带动12户脱贫户入社,户均增收4000元;在用工需求方面,优先雇用脱贫户,8名脱贫户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000元。村民多方受益,柴庄土地流转价格每亩1000元,提高了500元,村民直接增收近100万元;大棚西瓜项目,为本村和周边村民提供就业400多人,辣椒采摘每天用工300人以上,村民就近就业收入达到200万元。环境全面提升,“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富了“里子”才能更好改善“面子”,村集体顺势利导,掀起环境整治行动,投资180万元,出动人力2000人次,整荒废宅院56处,道路9000米,村庄面貌换新颜、群众生活更和谐。下一步,柴庄村将继续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动员更多党员、群众加入合作社,把西瓜辣椒产业做大做强,把产业链延伸延长,以“党建红”促进“黄土地”增产增收,实现“支部强引领、党员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工作目标,在希望的田野上催生更多希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工业强市、文明新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