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尼山镇:“三举措”用好乡镇党校“小阵地”发挥党员教育“大作用”曲阜市尼山镇认真贯彻落实镇街党校建设要求,坚决扛牢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聚焦党员素质提升和党员实际需求,通过“菜单+点单”选课、“课堂+基地”教学、“理论+实践”培训,助推乡镇党委党校提质增效,打造农村党员干部身边的党性“加油站”,打通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一让课程内容“实”起来,凸显“党校姓党”的政治底色。一是聚焦“资源整合”,激活党校“智力引擎”。“内部挖潜+广借外力”建立党校师资库,构建“多渠道、全流程”式的师资遴选和动态管理体系。实行“党委书记带头讲、党员干部轮流讲、专家学者系统讲、农技专家现场讲”教学模式。二是突出务实管用,集中开展“课堂学”。以党员需求为导向,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业主课地位,围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热点课题,实施“菜单式培训”,让基层党员“点菜”、镇街党校“拟单”、党校教师“上菜”,把教科书式的理论宣讲变为接地气的业务培训、经验分享、情景体验、案例研讨,让基层党员“对胃口”“易消化”。三是注重开拓创新,形式灵活“线上学”。依托微信公众号宣传阵地,开设专栏,用好用活“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平台,镇党委组织机关干部自选课题制作党史宣讲视频,打造党课“微讲堂”并推送至镇下辖党组织和党员。二、让本土资源“活”起来,打造“1+3+N”教育模式。尼山镇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实施“1+3+N”模式,“1”即1个党校主校区,以尼山记忆广场为核心的党校主阵地;“3”即3大教育阵地,包含鲁源新村红色教育基地,颜母庄、夫子洞村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尼山红葡萄、虹美农业园区等乡村振兴实践基地;“N”即N门培训课程,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课堂搬到“红色村庄”“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将一线实践现场作为课堂,把一线生动的素材当作教材,让一线工作者成为党校的教育者,开发出“党员干部培训”和“乡村振兴主题”十大特色主题班,打造极具本土特色的课程。三、让培训方式“新”起来,探索“党校+”的活动形式。一是探索“党校+红色教育”。高标准打造鲁源东村红色美丽村庄,作为集中参训党员的“必修课”,让基层党员接受红色教育。通过文字、图片、数据向受训党员展现尼山镇红色血脉和精神图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尼山镇在党的领导下的发展成果,让受训党员在现场教学中提升党性修养。二是探索“党校+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夫子洞的院子、儒乡印象等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学习、感悟儒家思想中治国安邦、为官从政、修身养性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三是探索“党校+乡村振兴”。设立“乡村振兴课堂”,组织参训学员参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棚种植、尼山红葡萄产业基地、鲁源新村民宿联盟等,让村两委上台讲授村庄发展,总结推广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先进经验,将课堂从室内搬至乡村振兴一线,参训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显著提高,激发党员干事创业活力。(中共曲阜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