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单位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查摆问题的清单根据《XX单位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部署,结合查摆问题的具体要求,现将通过调研征集、各部门移交等途径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本清单。具体如下:(一)在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方面1.存在复杂任务面前“选择性分工”、责任边界“划地为牢”的问题。在与其他班子成员协同配合某项业务时,存在“挑肥拣瘦”倾向。例如在推进设备智能化改造项目中,作为牵头人,对涉及分管部门职责的设备选型、预算申报环节主动推进,但当需要协调生产车间调整排班配合测试、对接信息技术部门开发系统接口时,常常会让工作人员转交XX同志(即班子里负责这方面工作的领导),未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本质上是将“职责分工”异化为“责任分割”,缺乏“一盘棋”意识。2.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绕道走”、“新官不理旧账”心态的问题。特别是工作分工后对遗留的职工宿舍维修、老旧设备安全隐患等问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比如辖区内职工家属楼因管道老化频繁漏水,群众多次投诉,作为分管领导,既未组织现场勘查,也未牵头制定解决方案,而是以“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向上级打报告”为由拖延,甚至在党委会上建议“等新小区建成后统一解决”,这种“避重就轻”实质是政绩观偏差,害怕触及矛盾影响个人考核。3.存在风险事项决策“踢皮球”,以“合规”名义行“卸责”之实的问题。在面对安全生产、环保整改等存在一定风险的决策时,过度强调“按程序办”,实则有规避个人责任的心理。比如在处理某合作方因环保不达标被政府约谈的紧急事项时,作为联络人,没有主动对接政府了解整改要求,也没有组织内部研判,而是连续3次召开协调会,以“需要法务部出具法律意见”“要等分管领导批示”为由被动等待,这种“程序空转”本质是责任意识缺位,将合规要求异化为“免责工具”。4.存在服务基层职工“打太极”,对群众诉求“选择性响应”的问题。在调研中面对职工关心的薪酬调整、职业发展等问题时,为避免麻烦存在只谈政策不谈举措的情况。比如在落实集团薪酬改革调研任务时,作为基层负责人,未组织一线职工座谈会,而是直接转发人力资源部问卷让职工线上填写,当职工提出“绩效分配不合理”的具体意见时,以“这是上级政策,我们只管执行”为由回应,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割裂开来。(二)在政绩观偏差、搞“面子工程”方面5.存在项目建设“重颜值轻实用”、过度追求“视觉效果”的问题。在负责厂区环境改造项目时,存在“景观优先、功能靠后”倾向。其设计方案评审时,对“能否在主干道旁形成视觉亮点反复讨论,对“是否满足职工实际需求”仅简单询问;施工过程中,临时增加景观喷泉、文化长廊等非必要设施,而配套的消防通道宽度不足、无障碍设施缺失等问题却未整改,本质是将“领导看得见的地方”作为首要考量,忽视基层民生需求。6.存在数据填报“玩数字游戏”、数据不实的问题。在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存在“数据包装”现象。每月经营分析会前,要求统计人员“想办法把数据做漂亮”,对利润下滑、成本超支等真实问题选择性忽略;在迎接上级调研时,临时抽调人员制作“精美PPT”,用图表美化替代问题分析,导致某季度成本异常直到审计时才被发现,其实质是用短期虚假繁荣掩盖长期管理漏洞。7.存在活动组织“造亮点凑政绩”、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在策划品牌活动时,存在“眼球效应优先、实际作用靠后”倾向。特别是对于一些活动方案进行设计时,优先考虑“能否在集团公众号头条展示”“能否形成经验材料上报”,对“能否真正提升职工安全意识”缺乏评估;活动结束后,仅保留领导讲话、现场照片等“显性成果”,对排查出的23项安全隐患未纳入整改台账。8.存在整改落实“做表面文章”、搞“应付式整改”的问题。在面对上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时,存在“选择性整改、阶段性过关”心态。比如在对“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不足”的问题,临时将会议室改造为“党建活动室”,墙上挂满制度牌却从未开展活动,台账记录靠临时补填,这种“纸面整改”实质是将整改工作异化为“台账游戏”,损害制度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