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法委书记在2025年全县深化法律顾问制度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深化法律顾问制度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工作要求,总结我县法律顾问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刚才,同志通报了全县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情况,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大家围绕主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下面,我就深化法律顾问制度讲四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深化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意义法律顾问制度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是践行“法治为民”宗旨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明确定位法治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强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县域治理的参与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法律顾问不仅是法律风险的“防火墙”,更是科学决策的“智囊团”、矛盾化解的“润滑剂”。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全面依法治县的重点工程,构建了“1+4+N”法律顾问网络(即x个县级法律顾问团、x个重点领域专项服务组、N个乡镇和部门法律顾问点),在重大项目谈判、信访积案化解、行政争议调解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照新时代法治建设要求,仍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覆盖面不足,村(社区)法律顾问“挂牌多、服务少”;二是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单位将法律顾问简单视为“合规审查工具”,未能深挖其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中的价值;三是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费保障、考核监督、人才培养等制度仍需完善。这些问题提醒我们,深化法律顾问制度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必答题”。二、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客观总结法律顾问工作成效自2020年全县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以来,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原则,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提速增效。法律顾问团队累计参与政府决策论证次,审查规范性文件份,提出法律意见条,有效规避了招商引资、土地征收等领域的法律风险。例如,在高速公路征迁项目中,法律顾问团队通过合法性审查,优化补偿方案条款项,推动项目提前个月完成签约。二是矛盾纠纷化解更加多元。推行“法律顾问+调解员”双轨并行模式,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调解室”个,成功调解复杂纠纷起,涉及金额万元。特别是在领域矛盾纠纷中,法律顾问通过释法说理推动“案结事了”,信访量同比下降**%。三是基层依法治理纵深推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组织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讲座场,惠及群众万人次。在村试点“法律顾问挂钩村民议事会”制度,推动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相关经验被媒体报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正视问题:少数单位存在“聘而不用”“顾而不问”现象;法律顾问服务标准不统一,个别案件响应不及时;考核机制偏重“工作量”而非“含金量”,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不解决,法律顾问制度就难以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三、聚焦重点任务,推动法律顾问制度提质增效深化法律顾问制度,要围绕“三个转变”发力: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从“单一咨询”向“综合智治”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全周期”覆盖1.决策前端把关。建立重大决策“法律顾问提前介入”机制,对涉及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必须组织法律顾问开展合法性、可行性双重论证。今年将试点“红黄绿”风险评级制度,对**类项目实行法律顾问“一票否决”。2.执行过程赋能。在行政执法、行政复议等领域推行“法律顾问跟班制”,对复杂案件提供全程法律支持。在**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法律顾问需参与制定执法流程图和风险防控清单。3.矛盾末端化解。建立“法律顾问+网格员”联动机制,对初信初访案件实行“双介入”,在**个重点村(社区)设立“法律顾问接待日”。(二)提升服务质效,打造“精准化”模式1.组建专业团队。按照“1+X”模式(x名首席顾问+X名专项领域律师),组建**支专项服务团队,重点服务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数字经济等领域。2.定制服务清单。针对乡镇、部门需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