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查改”一体推进中锻造新时代优良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扣“深学、细查、实改”总要求,坚定不移正风肃纪、纠树并举,持续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一、聚焦“深学”筑牢思想根基,在常学常悟中把稳方向一是学出忠诚信仰,夯实思想根基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把握。要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为契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自觉在思想上对标对表、政治上对党忠诚、行动上紧跟核心,切实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二是学出自觉敬畏,筑牢纪律规矩之线。学习教育不仅是理论认知的过程,更是纪律意识的再强化。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制度逻辑中体悟政治要求,从“八项规定”到实施细则,从典型案例到警示教育,反复对照自身行为,拧紧思想“螺丝钉”,校准行为“准星线”。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敬畏之心,把纪律规矩转化为言行准则,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让制度“长牙带电”、纪律“动真碰硬”。三是学出实干担当,激发干事创业之力。深学的目的在于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聚焦本职岗位,聚力主责主业,尤其要注重从学习中发现问题、破解难题、改进方法,在为民服务、风险防控、基层治理等方面勇挑重担、敢打头阵,真正将学习成果落地为工作实效,在干事创业中彰显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二、聚焦“细查”校准问题症结,在刀刃向内中找准病灶一是查思想认识之偏,固牢忠诚干净之魂。作风问题往往源于思想根源。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聚焦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两个维护”是否坚决、政治纪律是否严明等问题进行深度查摆,清除思想“灰尘”、校准政治“偏差”,从源头上铲除作风问题滋生的土壤,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治态度鲜明、作风操守过硬。二是查制度执行之弱,堵塞漏洞短板之口。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是作风问题反复出现的重要原因。要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逐条逐项梳理落实情况,重点查找制度是否健全、流程是否规范、执行是否走样,推动建立健全覆盖全面、衔接紧密、执行有力的制度体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挖制度“盲区”、堵住监管“漏洞”,以刚性制度管人管事,增强制度执行力。三是查群众评价之实,拧紧服务民本之弦。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评判官”。要充分运用信访平台、民主评议、干部谈心等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查摆是否存在“庸懒散拖”、工作不实、脱离群众等现象。特别是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看政策是否落地、服务是否高效、群众是否满意,推动问题查摆从“纸面”走向“心坎”,以群众满意度衡量整改成效。三、聚焦“实改”推动常态长效,在久久为功中擦亮底色一是改作风积弊,力戒形式主义顽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作风建设的“顽疾瘤症”。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深化整改,紧盯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等问题,坚决防止“留痕主义”“材料政绩”。同时,要推动“真改实改”,杜绝“纸面整改”“数字整改”,坚决防止“老问题反弹、新问题冒头”。在整改过程中要注重分类施策、标本兼治,既解决“表面病”,更消除“深层疾”,推动作风建设真改、真治、真见效。二是改服务效能,增强群众获得之感。整改的最终落点要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上。要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航”,对照查摆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整改清单,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和评价标准。坚持“开门改”“阳光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主动公布整改情况,确保每一项整改都经得起群众检验。同时要以改促治,将整改成果转化为便民利民的务实举措,真正实现“改在当下、利在长远”。三是改制度机制,筑牢常态长效之基。整改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