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全国政协常委曹卫星(代表民盟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在深化与各方合作的同时,通过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韧性。如何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尤为关键。为此,建议: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打通制约经济循环堵点。着力纠治限制企业迁移、歧视性对待外地企业等突出问题全面清理资质认定等各种显性隐性进入壁垒,破除地方保护。增强制度衔接,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同约谈、行政垄断执法等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强竞争执法和合规引导,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一体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增强监管穿透力,通过有力监管破除统一市场建设的桎梏。加强对企业的竞争合规宣导和培训,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取市场优势。完善要素市场化体系建设,扩大统一大市场影响力。优化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推动区域或行业技术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破除各种政策壁垒,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高效联通,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活力。支持鼓励引导民企参与国家技术攻关全国政协常委徐晓兰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措施支持民企参与国家技术攻关任务,但民企仍面临“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问题,发展环境仍待改善。建议构建长效机制,推动民企“轻装上阵”参与国家技术攻关任务。建立参与国家技术决策长效机制。在“十五五”面向产业化的攻关项目实施方案和指南编制过程中,可设立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的咨询委员会,广泛听取民企代表意见。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提高来自民企的专家占比,充分吸纳民企在项目征集、立项、组织实施等环节的意见,提升攻关项目凝练阶段的靶向性和精准性。建立供需匹配长效机制。搭建攻关项目供需对接平台,精准识别具备攻关潜力的民企,推动民企创新资源与国家技术攻关需求高效匹配。支持有能力的民企牵头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提高民企在攻关项目中的参与度。建立制度保障长效机制。对民企推广使用后补助、创新券等新型财政补助方式,调整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实现对企业的“松绑”。对企业承接专项购买的生产设备,审核后可适当延长其折旧年限。优化招投标领域支持政策适时修订出台政府采购相关措施,提高采购民企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比例。对承担攻关任务的民企,推动金融机构就项目的配套资金部分给予优惠贷款支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全国政协常委刘忠范(代表九三学社中央)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根据调研情况,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议: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技术转移体系,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加快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技术交易大市场,建立技术转移体系相关标准规范,实现各技术转移交易中心的互联互通,促进创新成果与技术需求快速对接。创新利益捆绑机制,激发各方主体成果转化动力。探索技术路线决定权、技术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合理配置的运营模式,创新利益分配机制,让各类主体都从中获益,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精准对接供给需求,解决科研成果“供需匹配效率低”难题。鼓励各地结合产业实际,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高校院所技术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通过大模型给企业综合画像、分析企业潜在技术需求,自动匹配入库科技成果,让更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尽快派上用场。探索定制化研发服务,实现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双赢”。鼓励部分基础研究以产业化应用为牵引,打造科技研发、服务相结合的平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运用,以研推用、以用促研,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新质生产力的硬核支撑。以“投资于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面对当前内需不足、消费动力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