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济宁组织工作综述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新时代10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奋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推动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政德教育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唱响孔孟之乡组工干部奋进最强音,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政治统领,理论引领着力夯实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充分发挥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每季度召开党建领导小组会议,定期研究谋划党的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市委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推进会,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分领域召开党建推进会,营造了大抓党建、大抓基层的浓厚氛围。改进党建工作考核方式,制定党委(党组)和书记抓党建工作“两张清单”,推动党建责任落实到最基层。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对干部开展集中培训。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及全会精神集中轮训,市级层面举办各类班次400余期,培训干部6.2万余人次。充分发挥市委党校主阵地作用,累计举办205期培训班,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3万余人次。全面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实体化运行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广泛开展“发现榜样”、“我来讲党课”活动,分级分类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引领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担当作为建新功。抓实党内集中教育。高标准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有效推动党员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通过一场一场思想淬炼和政治洗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淬火提升,在教育中固本培元,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夯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树好导向,选贤任能着力打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牢“三个导向”“六个标尺”,旗帜鲜明激励干部担当实干、奋勇争先,干部队伍呈现出铆足劲、向上争的精气神、新面貌,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生动局面。精准选用干部。围绕事业发展用好干部,对干部进行实绩“大排名”,把经过基层和一线历练、能打硬仗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高质量完成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的意见》等文件,制定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干部宏观管理“四管十二条”等政策,旗帜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建强用好干部队伍建设指挥部,建立常态化干部调研、信息收集、督导反馈、结果运用机制,紧扣市委重大部署和重点任务,常态化开展一线考察识别,及时将干部表现计入执行力档案,中组部《组工通讯》刊发相关做法。近年来,每年开展2次干部工作专题调研,精准了解领导班子运行和干部现实表现情况。制定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十条意见”、“四个一批”历练提升实施方案,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纳入信息库,确保党的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培养锻炼干部。聚焦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化能力,实施“双提双助”、“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提升领导干部八项本领、七种能力‘八七工程’”、“‘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专业化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工程。开展干部大讲堂,市县乡三级近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