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自媒体广告乱象亟待加强整治随着自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量多面广且形式多样的自媒体网络广告迅速膨胀,各种违规和“擦边球”行为层出不穷,为监管工作带来三大难题。一是发布主体难掌握。自媒体广告发布者大都为自然人,既没有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也未像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等在工商部门进行广告发布登记,监管部门对自媒体广告发布主体及其广告发布行为开展监管时,存在监管对象信息空白等问题,很难开展监管。二是广告内容难定性。因自媒体的公众属性与私人属性存在交叉,其内容发布可能包含广告、信息、自由表达等,监管人员甄别广告行为存在一定主观性和难度,对监管执法带来困难。三是监管手段滞后。目前,基层监管人员对互联网广告的监管手段还主要依靠人工“浏览式”监测,相关后台数据在日常监管中监管人员无法获取。针对以上难题,基层建议:一是出台制度,落实操作细节。进一步细化互联网广告发布制度,对自媒体广告发布备案、内容属性甄别判断、广告标识等制定明确的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互联网广告监管、执法“有法可依”。二是实施“互联网+”,探索智能监管。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自媒体监管信息库,形成大数据监管,解决监管对象信息难掌握、违法线索难发现等问题。同时,探索互联网广告智能监测,解决人工监测存在的人手不足、效率不高等局限性,提高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利用率以及可靠性。三是普法宣传,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政务外网、政府公众号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加强《广告法》等相关法律的普法宣传。将行政指导与案件查处相结合,通过典型案例开展教育与宣传,多渠道多方式加强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