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及时稳妥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如果应对失当、控制不力,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还会造成人心恐慌,全社会将付出沉重代价。通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之后,我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结合我市在应对疫情方面的经验教训,把教训变为教材,对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字。一是“统”。现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应对此类事件要强化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一要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重大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加强领导层面业务知识、业务能力培训,及时做出正确决断,确保指挥体系扁平化,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大力提升指挥协调效率和能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组织保障。二要建立统一的预警监测和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明确卫生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赋予公共卫生应急机构与其职责相匹配的管辖权和处置权,快速精准解决一线遇到的紧要问题。二是“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是卫生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构建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职责任务,促进不同部门之间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互补、共享,构建一站式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台,为多部门、多主体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提供完备的信息基础,打破信息区隔带来的“孤岛现象”,形成以卫生部门为主,部门乡镇协调配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联动机制,提高多部门、多主体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时的反应性、适应性以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可持续性。二要加强顶层设计,应从构建治理共同体的角度,促进不同区域政府间的沟通和联动,形成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网络,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效率。三是“备”。有备才能无患,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我市在应对新冠疫情时期,高度重视物资、人员、隔离点等储备工作,才能在疫情冲击下进行有效应对。所以说,各级政府需要强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及其生产能力保障。一要备好生活物资。根据城市人口数量、现有物资保障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预测规划医疗救治需要的防护物资、床位、医疗设备等的数量以及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物资数量。二要备好医疗物资。在摸清城市应急物资的基础上,根据平战结合的思路,规划好多种医疗物资和专业人力资源的补充途径和保障方式,以备不时之需。还要构建标准统一、环节简化、多渠道供需对接的物资储备、转运和分配体系,提升物资保障效能。为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医疗资源大规模挤兑现象,要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政策、项目支持,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相关经费的必要投入,完善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体系。三要备好应急人员。建立专业的应急队伍,把握好现场救治、收容救治、隔离救治三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有效地改善,加强医疗机构紧缺应急物资设备的统筹配置,建立健全高效规范、集中统一的收储、轮换和动用管理制度,提升储备效能。四是“练”。面对公共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首先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培训频度,加强对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卫生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并对应急救治队伍每年实行专门强化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以应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后继处理之需。其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制订人才引进计划,择优选拔各个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进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