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论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新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思想提要: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关于新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想,意在以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双重发展逻辑跳出传统王朝兴亡更替的历史周期率。主要包括:建立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本的民主联合政府制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体系,这是从政治上层建筑层面对新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谋划;建立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力量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与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导向的现代经济体系,这是对新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济基础的谋划;建立以加强纪律性为导向的党规党纪制度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管党治党体系,这是巩固新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键所在。此外,毛泽东还对新中国的国防和外交体系作了构想,诸如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今北京)。面对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而且“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个“赶考”考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后,能否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个支配了中国几千年兴亡更替的“历史周期率”?对此,毛泽东的回答是“要考出好成绩”。这一信心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根本有别于农民起义者。传统的农民起义,目的在于建立新王朝而不是确立新制度,其农业文明和专制制度的总体架构和前朝并不会有根本的变革。新建立的朝代只是旧王朝的再生产和复制,而不是旧王朝的转型和新制度的创立。这让每一个王朝从开始建立就注定了它终究无法走出“胜利—骄傲—腐败—灭亡”的历史周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追求的则不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按照现代化的标准改造中国基于农业文明形成的专制国家、宗法社会和小农经济,带领中国走出古代世界的历史循环、走上现代文明的复兴之路。在西柏坡,毛泽东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和如何建设新中国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他关于新中国国家制度的设计,不再是改朝换代式的制度复制,而是基于社会主义和现代化这双重逻辑的制度创新。通过研究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执政党建设等各个领域制度和治理体系设想的论述,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中治理体系的思想之源,有助于从思想上澄清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合理性的困惑和质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本的民主联合政府制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体系毛泽东所说的“进京赶考”的考题就源于,1945年7月,应中共中央之请,黄炎培与章伯均、傅斯年等一行6人飞抵延安,进行参观访问。其间,毛泽东问黄炎培感想怎样,黄炎培回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对此,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里的“人民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形象表达。这也说明,民主政治的实现程度,是决定中国历史能否跳出传统王朝更替与循环的周期率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党的二大时,面对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中国共产党便提出了“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构想。毛泽东立足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总结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吸收全党智慧,经过“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民主政权”——“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到西柏坡时期,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构想。这表明,“民主”是毛泽东建国思想一贯的价值取向。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提出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