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的两个着力点摘要: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领导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欠缺、党内权力分配失衡。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要从提升执行力和增強胜任力两个方面着手:提升执行力保障执行效能,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作用、推进环境与制度和人之间的恰适性、优化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降低信息传导的不对称;增强胜任力确认执行能力,通过从思想上武装全党、建设学习型组织、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关键词:政治领导力;党的建设;执行力;胜任力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005-03一、导言政治领导力是由胜任能力和执行能力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政治资格的认证,另一方面是政治效能的展示。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必须以执行力作为力的大小,以胜任力作为力的作用点。提升党的执行力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其是否高效决定了政治领导力的强弱,因此执行力的强弱对党的意义重大,以党的政绩增进执政的合法性和公信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执政者纵然在民众中有良好的认同感和高效的执行力,但如果缺乏处理新问题的知识与能力,将会逐步消解执政基础,这也是众多农民起义“马上得天下”后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促使执行力与胜任力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政治领导力的提升。政治领导力的强弱与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是荣辱与共的关系,如果无法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或应对危机,就会危及到执政合法性的基础。通过政治建设彰显出来的非强制性的政治权威,植根于各级党组织所表现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话语权和公信力,进而扩大了对社会舆论的引领程度,使全党全社会自觉拥护和执行党的政治意志,夯实党对一切工作的政治领导,全面提升党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程度。二、提升执行力保障执行效能,增进执政的有效性执行力是治理能力由内到外的展示,是政治领导力实际运行状况的综合体现,是将政策安排、决策部署转化为实际效果的具体体现。提升执行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理解力和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恰适性的方案,把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处,实现政令的畅通与统一,降低信息传导的偏差,减少目标与效果之间的落差。(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作用,推进政策的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线战斗堡垒,是与中枢系统保持一致的宣传窗口,是各系统、各区域保持思想同步、行动一致的重要关口。基层党组织是最靠近人民群众的,其执政能力和执政素质直接代表的是党的形象,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领导能力最直观的印象,是考验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变量。增强党的执行力需要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和其成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高效的组织需要凭借自身的组织构建,建立起稳定有效的执行系统,要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放到根本性、全局性、决定性和长期性的高度上。要加强党中央对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挥,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具有稳定有力的领导核心,把党章党纪放在基层建设的第一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善纪律奖惩制度,配备相应的奖惩措施,有效地树立纪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另一方面,制度的有效性关键正于人的执行,思想上必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和认同。工作上需要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高度重视党中央的政治任务,扎实有效地推进党的任务。(二)推进环境与制度和人之间的恰适性,以内在的统一适应变化“恰适性是事物的一种随自身状态而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属性,其中包含重要得到规则,即‘恰当、合适。”“恰适性的制度本身就是为了与环境、人的有机统一而不断改革的制度。”这就要求把执行主体、执行客体和大环境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符合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实际情况的发展,也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不能超出民众和执行者的理解范围,更不能超出社会承受能力的范围。尤其是要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