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社局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推进会,既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更是一次守护民生底线的庄严誓师。刚才,我们系统分析了就业补助资金监管、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等领域的12项突出问题,相关科室汇报了整改台账和长效机制建设方案。通报的欺诈骗保、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典型案例,犹如一记记警钟,让我们清醒认识到: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啃食的是党的执政根基,侵蚀的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下面,我以“三个维度”为纲,部署集中整治攻坚任务:一、要铸魂立根,以政治忠诚筑牢思想防线,让“民生温度”成为检验初心的试金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责任。必须从捍卫“两个确立”的高度,把集中整治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体检。(一)要深植“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当我们审核就业补贴时,要想到这是党中央“稳就业”的战略资金;当拨付养老金时,要牢记这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去年查处的虚报公益性岗位补贴案警示我们:民生资金监管失守,损害的不仅是财政安全,更是党的形象。全体干部要开展“民生资金属性大讨论”,把每笔资金的政治意义刻进骨子里。(二)要淬炼“见微知著”的政治敏锐。群众身边的腐败往往披着“合情合理”的外衣。x苏木社保专员通过篡改参保信息套取补贴,表面是业务差错,实质是党性滑坡。要建立“政治体检+业务检查”双轨机制,在待遇资格认证、工伤认定等关键环节设置“党性观察哨”,透过业务问题查找政治偏差。(三)要锻造“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自我革命精神是破解“灯下黑”的关键。班子成员要带头开展“三查三问”:查资金流向是否精准到人,问为民初心是否坚守如初;查制度漏洞是否填补到位,问监管责任是否压紧压实;查问题整改是否见底清零,问长效机制是否织密织牢。以“向我开炮”的魄力破除好人主义。二、要刮骨疗毒,以系统思维推进标本兼治,让“制度铁笼”成为防范风险的防火墙整治群众身边腐败不能止于个案查处,必须坚持“全周期管理”,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立体防线。(一)要织密“全链条”监管网络。就业培训资金被套取的案例暴露“申报—审核—拨付”链条断裂。要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对培训机构实行“黑白名单”动态管理(基础防线);运用大数据比对参训人员就业情况(过程管控);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形成监管闭环。(二)要构建“穿透式”防控体系。社保基金“跑冒滴漏”问题反复发生,根源在信息壁垒。要打通医保、民政、公安等8部门数据壁垒,构建“生存状态—待遇领取—资金流向”三维核验模型。就像草原防火需要“卫星遥感+地面巡查”,民生资金监管也要“智能预警+人工核验”双管齐下。(三)要完善“长牙齿”的制度体系。根治欠薪不能止于年底突击整治。要建立“项目立项—工资专户—信用惩戒”全流程约束机制:在工程项目招标时审查工资保证金缴纳情况(源头预防);施工期间动态监测专户资金波动(过程监管);对拖欠企业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末端治理),让制度带电生威。三、要夯基固本,以人民立场重塑治理生态,让“清风正气”成为普惠民生的底色整治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笑脸上。必须坚持整治整改与提升服务同频共振,把民生痛点变成治理亮点。(一)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官僚主义是滋生微腐败的温床。领导班子每月开展“民生体验日”,以办事群众身份体验资格认证流程;业务骨干每季度深入牧区“毡房办公”,用蒙古语讲解社保政策;监察人员随机暗访经办窗口,查服务态度、查办事效率、查廉洁纪律,让干部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群众。(二)要打造“阳光人社”品牌。信息不透明是群众猜疑的根源。要推行“民生资金明白卡”制度,通过蒙汉双语短信向牧民发送补贴到账信息;在政务大厅设置“资金追溯查询机”,一键可查补贴发放全流程;每季度召开“民生发布会”,邀请牧民代表参与资金审计,用透明消解误解,用公开赢得信任。(三)要培育“清廉基因”文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开展“清廉科室”创建活动,将“不抽群众一包烟、不吃企业一顿饭”纳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