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实施“五大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地见效济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论述,成立市文化“两创”推进指挥部及6个工作专班,实施“五大工程”,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一是文化“两创”试点样板工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曲阜、泗水、邹城、任城打造100个示范点,突出“一月一主题”,在示范村居、社区开展传统文化入户活动,涌现出了曲阜市“惠心课堂”、泗水县“微爱·传承”线上公开课等典型做法。重点打造尼山片区,对5个村居示范点进行基础设施、沿街立面、文化景观等全要素提升,设计经典诵读、非遗展示、“六艺”体验、中医药体验等环节,正在实施建筑立面改造、景观改造、市政设施改造等工程。二是“美德济宁”品牌塑造工程。印发《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事项挂图作战,在全市建设263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点。推进市直文明单位、学校试点工作,梳理总结了济宁供电公司儒家“礼乐化育”理念、济宁市税务局“儒融百家、税连你我”机关文化建设品牌、济宁学院附属小学“五爱”活动课程等做法。探索“12345”乡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路径,将示范村、社区串点成线,形成一条“特色旅游线路”;每个示范村、社区打造明理胡同、国学胡同两个“特色胡同”,打造三处“文明实践家庭站”,打造“习语润儒乡”宣讲、“母子传承国学”活动、“非遗传承体验”展示、“安居乐业”生活四个“生动场景”,打造蒲公英讲(夜)堂、儒学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五堂模式”。三是“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推进工程。筹办第七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暨首届“孔子文旅杯”手造大赛作品,建立济宁市手造资源主题数据库、非遗工坊产品目录表,在两孟景区设立展销中心,规划设计展销点,五一期间,市县两级分别推出了“山东手造·济宁好礼”线上集市、线下乡村理想市集。开展文化产业助企攀登活动,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单位联系包保148家文化企业,确保今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新增20家。四是文化惠民“满意济宁”工程。构建图书馆总分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城市书房、新华书店“五位一体”全民阅读矩阵,已建成标准化城市书房20个,今年全市已开展“百场演出进校园、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等活动1.7万场。实施“济风儒韵”文艺作品质量提升行动,创新实行签约文学艺术家制度,加强绩效评价考核,创作推出图书《千古家训》、戏剧《梦圆黄河滩》、广播剧《厚道鲁商》等一批文艺精品。五是重点文旅项目牵动工程。攻坚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鲁源小镇、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微山两城生态文旅科技产业园项目已正式签约。全力推动微山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推动“三孔”景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尼山度假区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出一批特色旅游路线、标志性景区和精品项目,全面打响“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