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团结奋斗,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为此,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宏阔视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工业革命最早源于西欧,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也始自西欧。由于今天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于是便出现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有力证明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考察人类社会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两个方面。从纵向上看,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经济基础特别是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将人类社会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构成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从横向上看,各地区、各部族、各民族、各国家在其发展初期大都处于封闭状态,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的增加而开始对外开放交流,由彼此分散而逐步联系起来。横向发展开始发生在相邻地区、相邻国家之间,继而扩大到相邻洲之间,最后发展为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历史”。一个时期以来,很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史关注较多的是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尤其关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使得地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现象。一些人甚至误以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这种误解造成一些人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进而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都以西方为标准,形成了所谓“西方中心论”。对此,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其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变的,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阶段又有具体情况的不同。马克思指出:“不同的共同体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恩格斯指出:“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会影响某些地区的纵向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现代化不仅仅局限于其诞生地西欧而向全球扩张的原因,但人类社会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存在着互为制约的辩证关系,不能以横向发展否定纵向发展,不能认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脱离自己的国情而完全西方化。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也是基于自身国情纵向发展的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从横向发展上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但西方现代化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发展中国家无法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翻版。其二,从世界历史的变迁来看,“东升西降”之势愈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正在汇入人类现代化洪流之中。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虽然西方现代化开始兴起时曾经横向影响全世界,但随着欧洲30年战争后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相继瓦解,西方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历史暂时性,世界经济的重心逐步由西向东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快速发展起来,中国、印度等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