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创新基层服务模式聚力提升网格服务效能近年来,XX区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新横式。按照“定位网格化、内容多元化、项目精细化、服务个性化、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要求,以许庄街道为整体试点,大力开展大区域网格品牌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培育出“网格事小许办”特色服务品牌,打造全区网格化工作“治理名片”,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一、问需于民,让网格建设有“温度”。一是划格建网,社区村居全覆盖。投资XX万元,加强区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制定“1441”网格划分办法。“1”是把握一个总体要求,即全域覆盖、无缝衔接,规模适度、边界清晰,因地制宜、便于服务,统一编码、动态调整;“4”是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属地原则、适度原则、方便服务原则、规范管理原则;“41”是“四网合一”,即综治网格、城管网格、警务网格和创城网格合成社会治理一张网。镇街、综合执法一体化办公室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合署办公,将全区XX个社区村居划分为XX个社会治理基础网格。筑牢“1+1+Z+N”网格力量,配备专职网格员X人,兼职网格员X人,部门融入专业网格员X人,志愿者X人,实现专业网格与社会网格互为补充。二是理念先行,贴心服务零距离。树立“温馨服务零距离,温暖群众心贴心”服务理念,以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矛盾、小麻烦、小困难、小问题、小纠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温馨、温暖、温情”精准贴心服务体系,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落实、纠纷在网格调处、矛盾在网格化解”。在实际网格工作中,网格员身体力行、用情付出,“温馨服务零距离,温暖许庄心贴心”服务理念逐渐深入民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扩展提升。二、优化程序,为基层服务提“速度”。一是健全机制,下好网格化规范运行“长远棋”。建立“1+345”网格化工作机制。“1”即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分别担任三级网格网格长,统筹网格内各项管理服务工作;“3”即居民提事一网格听议一协同办理3步工作法,网格员主动深入网格收集了解居民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网格会客厅,聚焦问题召开协商议事会,联合各职能部门参与协同办理网格民生事项;“4”即问题摸排精细化、线上线下一体化、事件处置闭环化、服务群众温度化4化工作标准。每个基础网格优化划分若干个微网格,缩小治理地域半径,细化治理范畴,网格员双线并行收集网格内民生事项,依托社会治理多网融合智慧平台,构建闭环工作流程,切实满足群众需求,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5”即5勤工作要求。在网格化工作中,网格员要以勤巡查、勤防范、勤说事、勤走访、勤服务为工作准则,全情全力扎根网格,“网”住民心。二是细化流程,打造网格化事件处置“流水线”。创立“听、办、报、验、访”五步事件闭环流程。汇聚民声一小许听,网格员入户走访、日常巡查,将“哨源”前移至居民群众。立接立行一小许办,实行网格员首接负贵制,能现场办结的即时办结,不能即时办结的转入协同联动环节,并实时跟进。协同联动一小许报,针对发现的复杂问题,按照常规哨(社区)、重点哨(街道)、疑难哨(区级)多层级分类,通过协调四网力量(创城人员、警务人员、城管人员等)、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协调解决。跟进核实一小许验,全流程跟进事件办理情况,核实记录处置过程和办理结果。反馈评价一小许访,对居民进行走访反馈,确保群众满意度提升,保证“哨随事动,事随哨结”。三、智慧创建,为社会治理增“厚度”。一是开展“三化行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制度化开展日常排查调解,依托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整合村干部、片警等专门力量和“五老”人员、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日常排查。通过村级公道会、镇级听证会、区级联席会“三会联动”多方调解。常态化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特殊群体、敏感时期常态开展针对性、拉网式的重点排查。深入开展“全域大走访”,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按照重点工作要求,逐项梳理解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访稳定等领域排查发现的问题。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