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传递艺术之爱--下原镇“最美夕阳红”文化公益服务项目一、不忘初心感党恩——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增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下原镇“最美夕阳红”文化公益服务项目应运而生,下原镇志愿者服务大队以下原镇老年文艺协会为载体,为中老年文艺爱好者搭建文化娱乐、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中老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在文化呈现中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农村文明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2011年3月,下原镇文化站从本镇退休教师、职工和农民中,吸收器乐爱好者成立了下原镇“老来乐”民乐队。乐队成员利用周六、周日,集中排练,同年就在如皋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首次出演,没有统一的演出服装,他们的乐器是自备的,排练和演出是义务的,从这开始,这个小集体就打上了志愿服务的烙印。二、牢记使命聚民心——具体实施及成效他们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满腔热情,播撒文明的种子。1、从“民乐队”发展到“协会”。通过村居文化管理员广泛宣传,在全镇积极招募文艺爱好者,根据各人特长,因人异分配不同艺术门类的节目,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直到登台表演。最初建队不到20人,到2017年12月29日,成立文艺协会,已发展到40多人。2、从“单一节目”发展到“整台演出”。建队初,只有民乐合奏一个节目,成立协会后,有成熟节目近30个,有民族舞蹈、水兵舞、独舞、说唱、快板、相声、双簧、小品、男女声独唱、合唱、民乐合奏、独奏。3、从模仿节目发展到自编自演。开始缺少节目源,无剧本,只能模仿网上节目,后来协会根据时事政治,根据不同队员的特长,量身打造,自编自导自演一些文艺节目。原创作品《惯养忤逆儿》宣传孝老爱亲;原创作品《村官家属说心事》反映农村基层干部;原创作品《四寿星夸如皋》宣传如皋长寿文化;原创作品《龙游河情歌》表达家乡热爱之情;原创作品《快乐小区快乐人》宣传如皋人文环境;原创作品《嫂来扫》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原创作品《殡葬改革就是好》宣传移风易俗政策。4、从站内排练发展到走进敬老院、企业、学校和全镇村居。5、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多形式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原镇中老年文艺协会坚持文化志愿服务要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宣传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比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演出专场生动展现了全民族昂首阔步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情怀;下原镇“倡导文明殡葬,弘扬时代新风”专场文艺表演,吸引了邻近四个社区将近千名群众前来观看,快板《殡葬改革就是好》将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政策法规用朗朗上口的方言快板形式,让群众听到屡屡点头称赞。小品《戏半仙》,揭露了算命看风水先生的弄虚作假的骗局,呼吁村民们要相信科学,摈弃迷信,获得乡亲们的一致好评。三、任重道远传大爱——项目远景所有队员排练演出均是义务劳动。他们平时排练的道具费、服装费、乐器费都是队员将自己的退休工资抽出部分自筹而来。协会主席姜志明同志是退休教师,身患癌症,凭着他对对文艺事业的热爱及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一直主持协会全面工作。下一步,协会将继续常态运转,并继续结合实际编排出本土化、让人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提升节目质量,精益求精。下原镇“最美夕阳红”文化公益项目的成员有的从田野走来,有的从车间走来,有的从讲台走来,有的从厨房走来,他们以自己之微力,传递文明之花,唱响新时代老年人微爱之曲,放射夕阳最强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