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是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时代精华,通过与共产党人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崇高的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形成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具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在完成历史使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实践与历史使命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丰富的时代内涵的思想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政治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的实践依据,建党先驱的革命实践是百年征程的历史起点,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于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程中。中国建党先驱探索中国发展出路、领导工农群众组建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主题和主线。在百年征程中,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持这个奋斗主题,面对时代衍生出不同的任务,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创造出新的精神内涵。“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结合具体的时代任务诞生的伟大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在不同时代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但却始终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中所确立的精神主线,牢牢把握精神根基。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始终,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注入活的灵魂。一、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是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和根本遵循。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逐渐形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呈现的,是在革命先驱们坚定信仰、勇于献身的斗争中得到升华的。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是追溯中国共产党精神本源,挖掘蕴含的红色文化基因,有利于推进党的自我革新和社会改革,为党的百年新征程打好坚实的基础。(一)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灵魂旗帜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党得以建立的正确开端和思想保障,体现了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20世纪初的中国饱受摧残,战争连绵、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国土沦丧,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在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救亡图存活动的失败以后,中国的发展停滞不前,这给在黑暗中探索中国发展出路的仁人志士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压力和众多改革失败的现实,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敢于探索新的道路,在众多思潮中苦苦找寻着适合中国革命的理论。没有科学的思想就没有科学的革命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其用以指导中国的革命。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初次结合,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知识分子。与其他知识分子相比,李大钊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所在,更加理性地接受并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带来了先进思想,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有迹可寻的可行道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中国的确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供了可能。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共产党人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如李大钊在生死面前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毫不动摇,面对施刑者慷慨激昂道:“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