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要深刻理解精神富有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应有之义和根本要求。一、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应有之义精神富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物质力量是基础,强大的精神力量不可或缺。要坚持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将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和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精神富有,包括先进文化的引领、民族精神力量的增强以及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精神富有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在2021年5月20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就进一步明确要求,浙江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强调要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要实施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精神富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精神富有不仅是个体群众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更是一个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富有的根本要求要植精神富有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通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解决精神层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增强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消费能力。要壮大精神富有的内容保障。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群众实现精神富有提供更加多样、优质的文化产品。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扎根基层和人民群众之中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要以公平均衡为引领,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内容向偏远农村、山区、海岛全面覆盖。要创新先进文化的数字运用场景,通过集成建立各类文化数据库、提升数字化服务基础设施和搭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形成数字文化消费的新产业和新内容。要增强精神富有的中国底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夯实精神富有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重视中华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向上向善内容。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让人民群众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增强群众内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要坚持精神富有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富有标定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要通过教育引导培育,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精神富有的社会实践,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社会氛围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