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共建模式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党在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重大转变。紧紧围绕这个新定位新要求,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建共享机制,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形成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共建合力,促进城乡党的建设协调发展,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共建观念的再造当前,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不均衡、信息不对称、融合度不高等问题,迫切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强基层党建观念的创新与再造。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共建工作,就是要更新基层党建理念,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双向共建中优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党组织的互动双赢,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一)由“单向扶持”向“双向共建”转变加强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两方面的积极性,在结对帮扶中处理好帮扶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与受助党组织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帮扶党组织处于主导地位,应发挥主导作用;受助的基层党组织既是受助对象,同时又是实践主体,要发挥主体作用。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真正做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为了更好地实施双向共建工作目标,在共建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受助的薄弱村或社区基层党组织自建和共建相结合的责任感,完善“双向共建”模式,逐渐从初期的单向服务形式,向双向互动转变,体现互动共进。受助的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主动性,积极配合开展共建。在双向共建过程中,应加强定期会商联系,根据年度党建工作目标和形势任务,及时修订共建实施意见,增设新的共建项目和活动载体,为共建工作提供保证。在当前城乡二元体制和城乡差别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机关等城市基层党组织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在结对帮扶工作中,城市党组织应该负起更大的责任,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实际,坚持物质帮扶、精神帮扶、政策帮扶和信息帮扶相结合,充分激发受助的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好造血和输血、村富和民富、点上和面上的关系,帮助受助的基层党组织加快转化步伐,建立长效机制。(二)由“外生型”帮扶向“内源型”发展转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双向共建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机关等城市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中的引领作用,以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强化共建工作,抓住提高帮扶对象的整体素质这一根本问题,实现从“外生型”帮扶向“内源型”发展转变。首先是从单纯物质资助向综合发挥资源优势转变,丰富共建内容,改变共建活动初期简单送钱送物的状况,转向发挥党建资源优势。其次是从改善结对单位办公条件向为群众办实事转变,着力于追求社会效果。应通过转变理念,逐渐使结对双方实现理念共融。同时要充分发挥机关部门在信息、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多层次开展机关共建活动,把机关党建的优势向城乡基层党组织辐射和延伸,尤其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机关作风建设及富民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新途径。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共建架构的基础(一)把发挥“三个优势”作为切入点,使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效经过多年努力,当前各地在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薄弱村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局面,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在共建过程中应注重用足用好城市机关的资源优势,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效。一是发挥政治优势,解决薄弱村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政治思想优势,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帮助经济薄弱村党员群众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自觉地把外部帮扶转化为内在动力,坚定发展信心。二是发挥智力优势,解决薄弱村发展思路不明的问题。应通过深入调研、思想引领、典型示范、观摩学习、方法点拨、完善制度等方式,引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