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上的发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今年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近期,通过参加读书班、开展自学等方式,深入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内容,逐章逐条学,结合实际学,进一步增强了学规矩、知敬畏、明底线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第一,要学深悟透,筑牢思想根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明确了八项规定作为党内政治规矩的刚性约束力。从“会场减负”到“调研求真”,看似具体的行为清单实为解剖麻雀式的制度设计,以小数据解构官僚积弊,用微规范撬动执政理念革新,使之成为淬炼党员干部政治站位的“熔炉”。十三年来,八项规定持续释放“越往后越严”的信号,重塑了党内政治生态,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八项规定这项刀刃向内的制度革新,剑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脱离群众痼疾,以“徙木立信”之举重塑党群关系。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报道等制度,既刹住了前呼后拥的官场习气,又挤干了注水作秀的行政泡沫,推动干部走出“文山会海”,在田埂巷陌间破解民生难题,这些务实作风,进一步坚定了群众立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八项规定通过划清“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为干部担当作为提供了清晰标尺。一方面,八项规定以“正面清单”明确履职方向,鼓励干部在纪律框架内大胆创新、主动破难,避免因模糊地带滋生躺平心态;另一方面,通过严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从根源上铲除越界风险的滋生土壤,让干部既能轻装上阵、又能行稳致远。这充分表明,八项规定绝非束缚干部的枷锁,而是净化政治环境、激发干事动能的制度保障。第二,要刀刃向内,查改突出问题。查改问题是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敢于直面问题、动真碰硬,全面深入查找作风建设的病灶症结,闭环管理、对账销号,确保顽瘴痼疾清仓见底。以党章党规为镜鉴,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形变异情况,既查表象更挖根源,既找病症更析病因,拿出“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把思想摆进时代坐标,把职责摆进群众期待,把工作摆进发展全局,用“解剖麻雀”的精细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让问题见筋见骨,触及灵魂。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总牵引,构建“学查改立”闭环体系,对“看得见”的问题立即整改,对“想得到”的短板同步提升,对“有可能”的弱项尽力补齐,做到远近结合、统筹兼顾。要注重“当下改”和“长久立”相贯通,将检视整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紧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病因症结,追根溯源、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完善防范风险、消除隐患、源头管控等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力求“治根本”,全力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第三,要坚守初心,厚植执政根基。落实八项规定,归根到底是为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多做人民群众满意的事,努力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把群众所思所盼所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迈,把进社区、访农村、下车间、走市场作为常态和习惯,不打官腔、会讲土话,与群众打成一片,更加精准征集社情民意,更加扎实办理为民实事,真正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认真办理网民留言、市长信箱及便民热线反映事项,积极探索自媒体环境下民意诉求回应机制,最大程度纾解民困、排解民忧、化解民怨。从群众最关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