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统筹推进建设和美乡村XX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近年来,XX区坚决扛起乡村振兴重大责任,高标准推动“五大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力促进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坚持组织强农,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聚焦强堡垒、育头雁、兴产业、优环境、育文明,实施“1626”强基固本工程,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以党建引领添动能,以发展融合促振兴,构建起党建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依托石桥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建综合阵地,争取设立省级党建综合阵地试点,5月X日阵地揭牌并投入运行。分类制定党组织“明职亮责”“实事承诺”40条党建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全区X余名村“两委”成员职责,统一公示村居承诺为民实事项目X余条。推行“党建十志愿服务”模式,创新开发“志愿新区”积分兑换服务平合,成立“1+7+N”志愿服务队伍70余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X余次,在全区形成了人人担当、人人作为的良好氛围。二、坚持产业富农,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深化“党建十产业”头雁领航行动,扎实开展“村企联建”活动。立足各村特色资源,采用“政府架桥、村企联建、集体增收、村民受益”的模式,组织X个村与26家企业签订“村企联建”协议,构建村企互利共赢合作模式。深入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先后完成栗河崖莲藕种植产业园、罗场农产品储备库、张桥西村厂房等X个产业项目建设。扶持新闸村发展X亩藕虾混养种植,推动齐营大棚西瓜、刘营崔院无公害西红柿线上销售,培育了石桥肽桃、可罗滋牛奶、崔院西红柿、罗场糯玉米、幸福桥鸭蛋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塌陷地治理基础上,引进三强乳业投资1.7亿元,打造了以三强农牧生态科技园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带动周边村X亩土地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6800万元,年增加周边村集体经济X余万元。三、坚持人才助农,切实增强乡村发展动能。一是加强村级后备人才培养。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双百人才”教育培养,识别、锻炼、储备村级后备人才130余名。培育高素质农民X人,培训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X人,加强农村在外人才回引,持续充实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二是强化乡村人才智力支撑。完善奖励扶持政策,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建成乡村振兴工作站1处,X个重点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储备库,3人荣获齐鲁乡村之星称号;发挥14名支数大学生专业特长,基层教育水平持续提升。三是大力招慕乡村振兴合伙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精准对接合伙人,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X名,为新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四、坚持以文塑农,推动多治融合社会稳定。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乡贤文化、古泗河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相继建成孙扩图乡贤纪念馆、“鲁南大突围”红色记忆馆、泗河文化广场等项目,大力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和“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法治、德治、自治融合,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和多网融合社会治理平台,划分X个基础网格、X余个微网格,配备X名专职网格员,将党建、综治、计生、创城等各类治理功能全部聚集下沉网格,推动实体化运行,真正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今年以来,北王一村、吴家湾村、孙道口村分别获得首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等荣誉称号。苏庄村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干事创业好班子”,北王一村获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五、坚持生态惠农,打造青山绿水优美生态。深入贯彻“两山”发展理念,推进河湖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全面铺展天蓝水绿的生态画卷。一是强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从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入手,一体化推进农村厕所粪污、生活污水、黑臭水体、畜禽粪便治理,累计完成户厕改造X户,农村专人管护公厕普及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以上,省市级美丽乡村创建数量达到X个,“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达X户,人居环境在全市督导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