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化”社团织密善治网络——湖南省宁乡市大成桥镇发挥社团作用促进协同共治大成桥镇位于湖南省宁乡市中部,面积58千米²,辖8个村(社区),人口3.5万人。大成桥镇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乡镇,煤矿关闭退出后,遗留问题众多,社情民意相对复杂,乡村治理难度大。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大成桥镇党委政府坚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创新“社团织网、三员共治”工作机制,坚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协同发力,以推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建设为抓手,在乡村治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部分改革探索已初显成效。一、构建“专业化+网格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大成桥镇按照“专门人做专门事”的治理思路,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社会化服务,织密乡村治理体系。(一)搭建“1+6”的社团组织立足镇域实际,成立志愿者协会、凝成文明劝导服务中心、惠成平安服务中心、社会禁毒协会、围鼓戏协会、工商业联合会、巾帼风采志愿服务队7个社团组织,每个社团设3—6名理事会成员。其中,志愿者协会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筹工作,广泛吸纳社会群众参与,目前已发展会员276人;其余6个社团组织因其服务的专业性,主要吸纳在群众中威望较高、组织协调力较强、具有相应履职经验的人员加入,人员构成相对稳定且少而精,有成员228人。(二)畅通“网格+社团”的协调联动机制依据村民小组将全镇划分为153个治理网格,由巾帼风采志愿服务队会员、妇女组长担任网格管理员,负责及时收集上报需要触发社团服务的事项信息,并为社团提供引路、反馈、评价等附加服务。相关事项按照“1+1”的机制处理,即网格管理员在1天内上报问题信息,社团在1天内解决到位,实现“一员采集、联动处置”,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构成多元主体共治平台让所有镇村干部成为志愿者,将市域内绝大部分的大成桥籍企业主吸纳进工商业联合会,由镇妇联、共青团、工会等对口联系相应社团工作,“社团织网”充分聚合起了政府、社会、市场和群众等多方资源,将治理覆盖面更多延伸到各阶层、各领域。二、推行“清单化+订单化”乡村治理模式针对社团组织组建容易运行难、脱离实际等现实问题,大成桥镇坚持以社团服务项目化来清晰定位治理内容,倒逼工作开展,推动乡村治理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由传统单一向多元创新、由单向治理向群防群治转变。(一)合理界定社团服务范围坚持以服务发展大局、服务群众美好生活的“两服务”为导向,以发挥政治上的桥梁纽带作用、业务上的引领聚合作用、服务上的平台载体作用为中心,打破行政化官僚化倾向,做到力量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镇党委政府以清单形式出台《社团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通过政府授权或购买服务,支持7个社团在政策宣讲、生态建设、乡风文明等11个领域开展34项业务,并不断拓展。(二)开展“清单化”日常服务各社团在业务范围内,详细制定项目化的服务内容及操作流程,按年度要点、季度重点和月度节点拟定阶段任务书、画出每日施工图,自觉开展精细化项目服务。针对农村酒席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凝成文明劝导服务中心开展治理,充分发挥其成员主要是“五老”、新乡贤等威望优势,上门耐心劝导,甚至专人盯守,倡导“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其他事不办”的文明新风。2019年,村民户均人情支出由1.5万元锐减至5000元,每场丧事开支由近8万元减少到2万元以下。全镇仅婚丧喜庆事宜就为群众减轻费用负担1.2亿元,红白喜事不燃放烟花鞭炮,非亲属之间不收送人情已经蔚然成风。社会禁毒协会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实施社区戒毒人员一对一帮扶,实现禁毒工作“七个零”目标。(三)开展“订单化”专项服务结合镇域当前工作重点,按照党委政府要求和群众的多元化需求,采取群众吹哨、任务指派、自愿领办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到全镇破除乡村陋习、破除发展瓶颈、破除责任边界的“三破”行动之中。惠成平安服务中心牵头承接零上访、零事故、零发案的“三零”善治村创建,2019年巡逻396人次、调解矛盾纠纷67起、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5起,全镇民间纠纷发生率和刑事案件发案率以两位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大成桥镇原有经营性棋牌室92家、麻将机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