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关党员“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探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1]进入新时代,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引导大学生树立与时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是时代对高校提出的育人要求,也是高校必须扛起的时代责任。因此,高校机关党员在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方面责无旁贷,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也可以发挥其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一、A校机关党员“三全育人”的现状(一)A校机关党员的群体特点文章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校机关行政、教輔部门的党员,不包含二级学院行政、教辅岗位的党员、图书馆的党员和离退休党员。截至2019年10月,A校有教职工1173名、教职工党员679名,其中机关行政、教辅部门工作人员有286名,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24.38%,机关行政、教辅部门工作人员中有党员187名,占全校党员总数的27.54%。从人数占比来看,机关行政、教辅部门的教职工数和党员数均占全校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机关行政、教辅部门工作人员中党员的比例是65.38%,人员结构详见A校机关党员结构统计表。通过调查,A校机关党员的群体特点表现如下。1.高校机关行政、教辅部门的工作人员人数虽然不多,但其工作内容范围很广,涵盖了高校内除教学以外的其他绝大部分职能,涉及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是高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高校机关党员人数占机关教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党委职能部门的党员比例明显高于教辅部门的党员比例。从工作实践来看,党员占比越高的部门,组织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越强,在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越明显。3.高校机关党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科级以上职级的人数均超过半数。聚集一大批高素质的中青年教师,既是高校机关行政和教辅部门高强度、快节奏工作的需要,也是站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优化师资队伍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高校的机关行政、教辅部门确实是各高校办学治校的人才高地,而机关党员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的中坚力量。(二)高校机关党员参与“三全育人”工作的优势与难点1.高校机关党员参与“三全育人”工作的优势。一是思想政治上的优势。高校机关党员大多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党员,他们不仅政治觉悟高,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理解比较深刻,而且理想信念坚定,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坚决。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现象和行为作斗争,坚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经得起考验[2]。这些都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关键。二是顶层设计上的优势。高校机关党员中包含了绝大部分的校领导和各部门、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在大部分领域行使着管理、协调和决策职能,因此在参与“三全育人”方面具有顶层设计上的优势。高校机关党员既可以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结合实际及时制定本校的落实方案,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发展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推进某些特定问题的解决和整体育人工作的开展。三是服务职能上的优势。A校机关党员分布在校内的27个行政、教辅部门,涵盖了除教学单位和图书馆以外的所有部门,这些部门负责领导和统筹全校的相关特定工作,如组织、宣传、纪检、学工、教务、科研、人事、后勤等,这些部门的党员都是各自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业务熟练,既可以在特定领域参与“三全育人”工作,又能够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共同贯彻“三全育人”的要求。四是人才素质上的优势。相对校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