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法院院长主题教育党课讲稿:守法治初心肩时代使命——做合格党员和优秀法官同志们:按照主题教育工作要求,党组书记要带头讲党课。今天在这里我以《坚守法治初心肩负时代使命——做合格党员和优秀法官》为题,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一名让人民满意的人民法官。一、首先,叩问内心深处,明确我们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在汉语中,初心指最初的愿望和最初的原因,延伸意为一种对精神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因为没有初心,就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大家是否还记得:初学法律时,内心对法律的那份信仰;初进法院时,内心对法徽的那份敬畏;初登审判台时,内心对公平正义的那份坚持。在这个价值多元、物欲横流、日益浮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在匆匆前行的路上都应该给自己留点时间,不要因为走的太快忘记了信仰、丢掉了灵魂、迷失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那么对我们人民法院来说,我们的初心使命又是什么呢?我以为,大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深刻领会把握人民法院初心使命。要站在党的立场深刻认识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人民法院的直接映照,是党的宗旨理念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集中体现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上,全面贯穿于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中,生动践行于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十六字的政治要求上。要站在人民立场深刻认识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法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民”二字就深深镌刻在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史中。人民司法事业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频共振、发展同步。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在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历程中历久弥坚。人民法院始终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站稳人民立场,执行群众路线,用一趟趟田间地头的调查,一次次公正无私的裁判,一项项深得民心的举措,一份份改革利民的实绩,诠释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千钧分量,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历久弥新,历久弥坚。回望新中国70多年的光辉历程,也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初心和公正司法使命的奋斗史。要站在法律立场深刻认识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坚守法治,敢于担当,牢牢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人民法院提出的要求,忠于人民、忠于法治是每一个法院人所要坚守的使命。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是作为职业法律人的职责和担当。法律职业是实现公平正义的事业,法律人以践行公平正义为天职。法官唯坚守住法律人应有的原则,坚守住法律人自己的信仰;才能躬行于法治进程之中,耕耘于法律沃土之中;才能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体现司法的人性温暖和人文关怀。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站在党和人民以及法律的立场上认识、理解、把握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现在,回到问题之初,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是什么?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是身为法律人,对信仰的那份执着的坚守,对责任的那份忠实的恪守,对良知的那份无悔的守护;是邹碧华、李庆军等优秀法官用生命践行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司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