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全域国土整治助推农民进社区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作为荆门市唯一省级“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的政策优势,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目标,在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盘活存量、挖潜增量,不断探索土地资源要素整合和优化利用的好做法,扎实推进全域国土整治工作,为农民进社区提供了坚实资源要素保障。一、社区建设状况我镇着眼于湖北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要求,以建设“荆楚派”新型社区引领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借助枣潜高速、新汉宜线的地理优势,全力打造高桥、五星两大万人社区。其中,高桥社区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建设住宅1728套,社区配套建设“天颐苑”养老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幼儿园、酒店、商业楼、健身中心等。五星社区总用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建设住宅1512套,并配套建设幼儿园、医疗卫生中心、商业楼、廉政文化公园等便民服务设施。二、具体做法我镇在推进全域国土整治基础上,将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与新农村社区建设、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降低群众入住社区成本,引导全镇群众入住新社区。全镇农业户籍人口腾出空置宅基地后,可以优惠价购买高桥、五星社区,群众以1100元每平方米的均价即可入购买市场价2000元每平米的新房,空置宅基地间接变现10万元以上,同时还可享受返还10%购房款的补助,宅基地腾出田后仍然由农户自己耕种。宅基地和新农村社区捆绑的政策,充分释放了群众进社区的激情,使老百姓住上了统一规划的漂亮新社区,享受到了增减挂钩政策带来的红利,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使群众得到了收益,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效整合了全镇农村建设用地,引导农民有序进城、进社区,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格局。截止目前,全镇进社区户数突破1000户,高桥社区和五星社区共入住613户群众。三、入住率不高的原因分析根据对全镇13个村村民及入住社区群众实地走访调查,在推进农民进社区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一)居住环境不适应农民入住社区后,存在居住环境不适应的情况:一是居住格局发生变化。农民上楼后,少了独立的院子,原先厨房、卧室、厕所分离的格局如今被“三合一”在一个屋子里,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吃喝拉撒睡都在一个屋子里了”,农民对这种居住格局有一定的不适应。二是居住小环境发生变化。上楼后,用天然气、自来水、油烟机等现代化设施,有的农民(主要是年纪大的女性)不适应这种方式,习惯自己在小区的空地上“支土灶”做饭,不利于社区物业管理。(二)就业稳定性差农民入住社区后,就业务工存在困难:一是文化水平低,就业困难。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相关的技能,外出务工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比如建筑业、加工业或餐饮业,这些行业的共同点是不稳定,很难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例如遇到不景气的时候,比如疫情影响,就容易失业。二是半脱产工作,离不开土地。对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大多数农民除了一些无法生产的农产品外,基本是不用花钱购买的。现在,上了楼的农民只有到市场上去购买,这对他们来说还难以接受,同时,农忙时节农民工多半会选择返乡务农,这就不利于在外工作的延续性,等农忙结束后又需要重新寻找工作。四、对策及建议(一)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一是逐步完善社区物业服务中心,统一布置保洁、安保、水电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选聘社区群众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并设立临时公益性岗位,从事社区绿化、保洁等保障性工作,帮助进社区群众就近就业。二是以党员为引领标杆,定期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动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及环境维护工作,逐步引导入住群众树立公共环境卫生意识,同时积极给予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对象照顾和帮助,实现居民自我管理,确保社区“有章理事,有人管事”。(二)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一是将已入住社区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部纳入职业教育培训范围,优先提供“职业技能”、“种养技能”等免费培训,将有创业愿望的人员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二是依托辖区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