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深刻把握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内在逻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先后制定了三个历史决议: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三个历史决议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准确把握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历史逻辑看,三个历史决议都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这一主题,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第二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指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着重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三个历史决议表明我们党始终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懈奋斗,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理论逻辑看,三个历史决议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第二个历史决议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也贯穿着完整准确地坚持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问题;第三个历史决议以党的百年奋斗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总结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并作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大理论判断。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强调了确立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实践逻辑看,三个历史决议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的群众工作是要帮助地方人民群众分配土地,建立武装,建立政权以致建立党的组织;第二个历史决议首次科学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第三个历史决议以“十个坚持”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其中第二条经验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总之,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是我们党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始终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情怀。迈进新征程,我们要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并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