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党百年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最深刻的总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深入领会和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内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的政治优势,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鲜明的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再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人民”“人民群众”出现的次数最多、频率最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执政党一切工作的得失最终都要由人民做出评判。人民是评判的主体,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基础和最大底♘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和“魂”。一个执政党如果没有了人民这个根基、没有了民族这个魂,就等于丢了初心,忘了根本。《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把群众路线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基石。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带领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定不要忽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作用。改革要牢牢依靠人民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众的智慧,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只是空中楼阁,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十八大以来,从宏观看,不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其价值原则和制度设计原则的着眼点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微观看,着力改善民生、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环境治理、“一带一路”建设、反腐倡廉等改革成果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其宏观理论和微观实践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