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志愿者“鹿力同心”助推乡村振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工作,特别是在20XX年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XX区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积极建立科学化、规划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区志愿者“鹿力同心”做好“三篇文章”,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一、做好“创建体系”文章,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合力志愿服务工作是否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志愿服务队伍是关键,必须集众心、聚众智、合众力,打出“组合拳”,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一是构建三级网络,确保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XX区依托“1+3+X”志愿服务服务模式,在农村乡镇(街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和屯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建立了乡镇、村、屯三级志愿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在乡镇(街)建立了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下设134支志愿服务分队,793支志愿服务小分队,设立了妇女留守儿童之家、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站、文化志愿服务站等活动阵地,实现了农村志愿服务网络的全覆盖。二是依托实践平台,把分散的正能量凝聚起来。通过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八大服务平台,把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紧密团结到一起,从志愿服务机构设置、志愿者的注册与管理、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进行规范,切实凝聚起志愿服务的强大力量。截至目前,在“志愿吉林”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上注册志愿团体690支,注册志愿者29446人。三是针对群众需求,建立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在招募新成员时,特别注重吸收具备医疗卫生、文艺特长、心理辅导、创业致富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结合农民需求,动员和引导这些志愿者定期深人农村开展文化活动、医疗救助、环境卫生等各类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XX区成立医疗救助、宣传引导、文艺组织等各类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69支,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稳固的组织基础。二、做强“项目品牌”文章,增强乡村振兴的发展活力XX区积极在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项目上做文章,整合“1+3+X”村屯志愿服务队伍和城区志愿服务队伍力量,以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医疗卫生等服务内容为重点,发展特色化服务项目,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帮到点上,实实在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理论宣讲“聚”合力。积极统筹理论宣讲骨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驻村干部、草根宣讲员等群体,通过座谈会、报告会、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重要讲话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区200余名宣讲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达2000多场次,受众达5万余人次。文化惠民“乐”万家。以文化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文艺演出、辅导培训、体育赛事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近200多场次、切实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矛盾调解“促”和谐。以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综治协管员等为首的志愿者队伍,在农村平安巡防、群众矛盾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形成了以守望乡邻、乡贤自治等为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目前,村屯协管志愿者达1200余名,化解矛盾纠纷100余件。健康义诊“暖”民心。卫生医疗志愿服务团队精心选派专家和优秀医师深人基层,开展现场诊疗、健康知识讲座、入户随诊等医疗活动,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民生温暖。致富带富“助”增收。积极组织科技专家、致富能手、优秀返乡青年等志愿者,以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销售等为主要服务项目,开展农牧业科技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村民掌握实用技术、增加村民收人。移风易俗“倡”新风。吸纳老党员、干部、教师等人作为志愿者,针对农村封建迷信、大操大办、聚众赌博等陈规陋习进行公开评议,让群众自觉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卫生“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