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饶市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2022年1月14日在上饶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21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2021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狠抓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绩。一是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61.2%,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97.3%,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98.86%,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三是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31%。四是生态品牌持续打响。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产和名胜古迹民事公益诉讼案——三清山巨蟒峰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法数据库收录。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余干县、鄱阳县)活动成功举办。武夷山成为首批国家公。婺源获♘评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玉山获评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弋阳获评全国第五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大坳水库入围国家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生态文明建设6个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获省委省政府表彰。一年来,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一)坚持综合施策,完善生态制度。强化协同创新,推动制度落地,用法治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上饶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35)》《上饶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上饶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基本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二是强化政策支撑。颁布《上饶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印发实施《关于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三是强化监督执法。印发《关于建立“林长+检察长”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了地域管辖与流域管辖相结合的司法体系,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资源法庭正在报批,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二)坚持系统保护,巩固生态屏障。统筹推进全流域治理、全要素保护,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构建一体化生态屏障。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切实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良好秩序。二是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完成人工造林11.85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9.96万亩,三清山松材线虫病防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取得扎实成效。三是扎实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成绿色矿山23个,修复废弃矿山62个。(三)坚持重点整治,改善生态环境。聚焦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以重点领域环境治理为关键,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达到序时进度。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共反馈问题192个,其中限期整改的146个,已完成110个。二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推动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开展废矿物油、尾矿库、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狠抓长江经济带突出问题整改,国家移交的4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三是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五大攻坚行动。垃圾分类有序实施,塑料污染治理全面启动,累计建成污水管网288公里,建成52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关停取缔23家散乱污企业,7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部投运。四是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高位推进,美丽集镇、秀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2021年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县3个、全域美丽乡镇21个、美丽村庄233个。(四)坚持绿色转型,壮大生态经济。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一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签订补偿协议14份。完成3例水权网上交易,交易金额200多万元。打造了引领中国最美乡村旅游转型的婺源县“篁岭模式”,形成了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