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哈尔滨工程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奋力走好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的长征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精准路径。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立身之本,人才培养作为高校首要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强国建设可堪大用,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发扬优良传统,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开辟培养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引导青年学子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风采。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面对两个大局、国家急需、人民期盼,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洞悉形势与趋势,明晰方位与坐标。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军工高校必须紧贴强国强军需要,坚持特色办学,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紧贴强国强军需要,优先人才自主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快速演进,一些先进武器装备突破时空界限,将改变传统战争攻防格局。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增强打造防身利器和杀手锏的紧迫感。“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强国强军迫切需要“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只有在人才自主培养上有作为,才能掌握强国强军的主动权。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深化科研育人育才。紧盯世界科技前沿,紧扣国家国防战略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快构建“使命+任务”科技领军人才造就新模式,依托重大任务集群、总师导师集群、高水平科研平台集群,紧紧围绕重大专项任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加快培养国防领域顶尖紧缺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紧围绕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工作环境,待遇相宜、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大力培育年轻一代,大胆起用青年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打造强国强军创新人才的高地、人才成长兴业的沃土,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紧紧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始终坚持自信开放,着力国家急需,着眼全球布局,着重区位优势,全方位多路径提升教师国际竞争力、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拓宽办学视野,强化办学特色。七十载风华正茂,哈尔滨工程大学突出“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特色,始终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风吹不动、浪打不摇,全程参与许多国之重器研发,成为强国强军“永不褪色的国家队”。不断开辟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招。紧贴强国强军需要,强化人才自主培养,就要敢为天下先,锐意开拓创新,深化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建设,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不断开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和加强党对军工高校的全面领导。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办法。始终注重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学术组织“双基”一体化建设,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激发办学治校内生动力。始终注重营造创新环境,加快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定敢为必成的自信和勇气,加快推进团结文化建设,强化开放合作的自觉和容人聚才的大气,形成一种忠于党、忠于祖国,为了强国强军需要、为了攻关科学险阻、为了事业后继有人,坐得住攻克科研难题冷板凳的执着精神、耐得住培养新人功成不必在我的坦荡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