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回顾党的历史坚定道路自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通过顽强、艰苦和不懈的奋斗,一定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是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道路是制度的重要载体,三个自信的基础和核心是道路自信。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坚持道路自信,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我们党夺取政权、建设国家的艰难曲折历程及其一脉相承的关系,从党的苦难辉煌历程中总结经验、得到启迪,以增强信心和自豪感,更好地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夺取政权的艰难之路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规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实现目标。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为中国树立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榜样。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为取得革命的成功,我党从1922年1月起,就领导了以罢工为主要形式的工人运动,先后发动了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省港大罢工。但这些罢工无一例外地被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镇压下去。可见,单靠工人运动是不能取得政权的。处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自身力量的不足,开始寻求建立统一战线。1923年6月召开的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两党的合作,很快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北伐战争中取得显著成果。由于两党的阶级基础和奋斗目标不同,国民党从1927年4月12日开始,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使国共第一次合作彻底破裂。可见,靠寄人篱下是不能实现奋斗目标的。国共合作的破裂,使共产党人认识到,要取得革命成功,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武装。于是在党的领导下,自1927年起相继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逐步建立了井冈山、赣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标志着我党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坚信,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只有走武装斗争的道路,才能最终取得政权。以瑞金为中心的苏区的建立,使红军队伍迅速壮大。但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干扰,使红军受到巨大损失,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事实上的领导地位,这一历史的转折,挽救了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这充分表明,只有有了正确的领导和理论,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我党识大体、顾大局,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在全国人民的参与下,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曾真心愿意和国民党组成联合政府,走国共联合治国的道路。但蒋介石自恃力量强大,不顾民族利益,悍然发动内战,我党不得不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革命的胜利,表明我党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能最后取得执政地位。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护,对革命战争的支持,是我党取得政权的最好选票。二、建设国家的曲折之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就要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家门口,我国被迫进行了抗美援朝。之后,经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运动,于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段道路并不平坦,但时间之短、阻力之小出乎大多数人意料。可见,这条道路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意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顺理成章地沿用苏联模式来搞建设。苏联模式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其弊病很快也暴露了出来。我党及时作了适度调整,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我党在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上实行大跃进,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国民经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