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重要经验探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1]P19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克服权力不受制衡所带来的消极作用,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由之路。但有效监督权力并非易事,自我监督更是难题中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党内监督的理念、思路、战略和策略,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2],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有效回应了西方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和自我革命的质疑和诘难。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新经验,对于我们继续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更好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凝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重要经验的思路有很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因为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提”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思路。[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4]P91一、从治理体系看新时代党内监督重要经验制度建设非常重要。早在30年前,邓小平就在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5]P37230年来,我们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邓小平“制度定型”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6]P5新时代党内监督不仅在一般的制度、规章、纪律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在具体的策略、流程、方法等方面也建立了有效遵循,从而形成了科学严密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纪律体系、策略体系和方法体系,为管党治党提供了基本依据。(一)制度要严密周全、务实管用,不能“牛栏关猫”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秉持“管党治党要靠制度,党内监督离不开制度”的理念制定了许多制度,据统计,仅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6月期间就出台了23000多件中央文件[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5月29日,中央已经通过了400余项党内法规制度,涉及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规范性文件等诸多方面。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8]P70制度不严密严重损害了制度的规制力和约束力,使制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道:“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牛栏关猫是不行的!”[6]P55“牛栏关不住猫”给我们制度设计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制度必须周延,要扎紧制度的笼子,而决不能粗枝大叶;要形成封闭的环,不能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只要有一个关键环节缺失,那么其他的环节也都将无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扎紧织密党内监督制度的笼子。一方面,在党内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上,把专门制度与配套制度相结合,不仅修订通过了作为党内监督统领性制度,而且颁布了相应的配套制度(详见表1),使党内监督中涉及的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问责等方面都有了具体的抓手。另一方面,在党内监督制度的内部设计上,不仅明确了监督主体有哪些,而且明确了各监督主体的责任,使各监督主体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9]P442。与此同时,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政府、检察院、法院、审计、统计、财政、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等主体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实践表明:党内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