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与“四个自信”提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自信源于自觉,中国共产党百年演进的历程中深刻地蕴含着“四个自信”的历史逻辑线索。这些逻辑线索包括:五个阶段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五大课题回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四个阶段发展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四次历史转变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深入探寻党史百年演进的历史原脉和逻辑线索,是增进历史自觉,实现“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时代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又进一步提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5日。的要求。如何增进“四个自信”?自信源于自觉。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蕴含着清晰的“四个自信”的历史线索,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推进,都能够在百年党史演进中找到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厘清这些历史逻辑线索,探寻历史原脉,实现历史自觉,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坚实的历史基础,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时代价值所在。一、道路自信:五个阶段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道路自信源于道路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18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探索得来的,在这180多年中,经过了五个阶段的道路探索,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那就是什么时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什么时候就成功,什么时候不这么做,什么时候就失败,这是历史的结论。第一,走(照搬)英美道路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中国古代具有辉煌的文明,曾经很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人对中国古代文明和发展道路有充分的自信。但是曾经从自信到自满,进而走向自闭,从此衰落不可避免。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把中国轰进了一片历史的“沼泽地”,在这一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沼泽地”里,是难以生存下去的,必须要找到一条出路,走出历史“沼泽地”、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中国道路的近代探索从此开始。然而,由于试图照搬英美的道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最终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脱离中国国情,水土不服,最终以失败告终。第二,走(照搬)俄国人的路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两次失败。“风从东方来”。西方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由于力量弱小和经验不足,我们走了俄国人的路。其时,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的,俄国也是帮助我们搞革命的,但是,我们照搬了俄国人的路,出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理论照搬和运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错误做法,进而认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应该与西方一样必须由资产阶级领导,试图通过“二次革命”进入社会主义;“二次革命”论及其实践失败以后,党内又出现了照搬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经验的做法,试图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直接跨入社会主义。两次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走自己的路。第三,走自己的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的话,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民主革命道路,换言之,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共产国际的政策与中国革命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