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党支部书记党课讲话稿:以作风建设为基筑教育强国之魂各位党员同志: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展2025年度党课学习。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攻坚之年。党中央决定自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既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党员教师,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自身作风建设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一、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内涵,夯实教育发展政治根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二年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2025年这次学习教育,不是简单的"回头看",而是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作风建设的再出发、再深化。我们要从三个维度把握其核心要义:一是从政治维度看,中央八项规定是"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我们小学教育虽处基层,但政治属性丝毫不能弱化。就像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系统那样,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领导班子带头深入课堂宣讲,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我们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检查自己在贯彻落实教育部"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中是否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情况,比如是否严格执行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60分钟的规定,有没有以"提高成绩"为名变相增加学生负担。二是从教育维度看,中央八项规定是立德树人的纪律保障福建省石狮市桃源小学的案例给我们深刻启示:当他们发现95%的学生是随迁子女,家长每天工作超10小时,孩子放学后只能在青石板上写作业时,党支部以党建为纽带,构建"1+4"校家社企协同育人模式,不仅解决了实际困难,更让亲子沟通时间从每周3.2小时提升到7.5小时。这说明作风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能否察实情、解民忧上我们要反思:在落实"双减"政策中,是否存在表面减负、实质增负的形式主义?在关爱留守儿童、特殊儿童时,有没有做到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三是从历史维度看,中央八项规定是教育强国的作风基石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要"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回顾教育发展史,但凡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无不是以优良作风作保障。就像延吉市中央小学姜海英校长所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就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在课程创新、评价改革等方面真抓实干,而不是停留在文件落实文件、会议传达会议的层面。二、精准查摆小学教育领域作风突出问题,明确整改提升主攻方向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结合教育部2025年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和我校实际,当前要重点整治三类问题:第一类是形式主义问题:重痕迹轻实效。表现为党建与教育教学"两张皮",比如有的主题党日活动满足于拍照留痕,没有真正解决教学难题;有的班级文化建设追求表面花哨像抖音案例中提到的某些学校搞"童心园",但只是简单堆砌红色元素,没有让"童心向党"真正入脑入心。对照石狮市桃源小学的做法,他们的"1+4"模式之所以成效显著,在于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企业捐建乒乓球室、社区开放文化站、民警每月上安全教育课,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我们要检查: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时,是否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僵化的问题?在推进"党建+业务"融合时,有没有制定可量化的指标和可检验的成果?第二类是官僚主义问题:重管理轻服务。突出表现在对待家长和学生时态度生硬、方法简单。教育部明确要求严禁以升学率对教师排名奖惩,但有的班主任仍以分数论英雄对学习困难学生缺乏耐心;在处理校园事务时,比如南昌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中涉及的房产认定、学位年限等问题有没有做到主动公开、耐心解释,还是让家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