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析[摘要]人民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安邦两个重要因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将二者有机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与思想资源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部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同于西方理性经济人假设强调的专门为追求一己私利求发展,而是把人当作“现实的人”,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促进更好地发展,强调注重人的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其理论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新活力,其实践价值为人民生活提升幸福感,其世界价值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方案。[关键词]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传承和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有着独特的价值意蕴。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与思想资源(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更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了把人从异化中解救出来,使劳动不再成为保存生命和维持自己生活的第一手段,而变成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从而恢复人自由自觉的内在本质,马克思引入“现实的人”这一概念,即处在社会关系之中,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集体。马克思把对人的认识由“天国”下降到“尘世”,由“抽象”转变为“现实”,由“思辨”转变为“实践”,实现了对人的认识的革命性变革。[1]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实现了对人的认识的革命性变革,而且看到了实践基础上的人的巨大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以往的英雄史观认为是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的观点,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认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认识到了人作为一个主体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作用,这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受剥削、受压迫,马克思在现实的人和人的历史作用立论基点上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并且为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提出了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全人类的解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旨归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资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新时代充满生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一切依靠群众、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类解放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关于以民为本的思想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启迪。从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萌芽到先秦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再到汉唐时期的鼎盛,以及在明清时期由民本思想向早期民主思想萌芽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在《尚书·五子之歌》中提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现民为邦本的思想,可以被认为是统治者开始重视人的作用与价值的萌芽。到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其核心思想“礼治”“人治”“仁政”等,更是體现了对人的重视。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体现出当时地主阶层已经开始重视百姓的作用。汉唐时期,民本思想迅速发展。西汉贾谊提出“民者,万世之本也”,他认为国家的发展必须以民为本,从而提出一套“重本抑末”政策,以满足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唐朝时期,民本思想进一步发展。魏徵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劝谏李世民,使统治者认识到百姓、民心的重要性,也因如此,大唐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明清时期,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这是对传统民本模式的颠覆,也是对传统专制主义的批判,更被认为是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纵观历史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历朝历代几乎都可以捕捉到民本思想的影子。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关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