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作出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浙江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0年历程,是时间对坚守者最大的褒奖,也是浙江经验的核心秘诀。浙江“千万工程”是我们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深化践行初心使命、主动迎考时代之问、不断交出优异答卷的生动写照。其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水平等具有重要实践指导价值。其四位一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充分体现了乡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治理中党政领导和群众参与的相互协同、科层制度与市场制度的功能互补、他治与自治的合理匹配,为乡村建设中社区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和营运管护,提供了既有理论创新又契合中国特色与实践的治理模式,很值得借鉴。认真学习“千万工程”主要做法和经验,深深觉得其中蕴含的道理与精神,值得本人深刻学习领悟,特别是其中“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这两条。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千万工程”的辉煌成绩,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118天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科学决策;离不开党员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积小胜为大胜;离不开几千万浙江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立足现状、遵循规律、科学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锚定目标、脚踏实地。同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实现,一年接着一年干。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跨雪山越草地,征服新时代的娄山关、腊子口,用“久久为功”解锁实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