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县合作”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古丈县不断深化同湖南农业大学开展“校县合作”,采取“科研院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让“小茶叶”变成“大产业”,“老品牌”焕发“新生机”,使古丈茶产业迈入新发展的快车道。围绕技术深化合作,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水平合作实施“人才精准培育计划”。先后选派200余名农技干部、茶农、专业大户、营销大户参加湖南农业大学的茶园栽培管理、名优绿茶和红茶加工、茶艺师、营销师等茶叶专修班,其中2017年和2018年共选派50名学生参加湖南农业大学古丈县“一年制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目前全县拥有茶叶技术骨干2000余人。合作开展科技下乡行动。积极对接刘仲华院士科研团队,定期组织和邀请专家、教授和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开展“古丈行”讲座、调研等交流活动,“送教到县”“送技到村”,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连续选派6位专家到古丈县挂职科技副县长。通过科技助力,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0.5万亩,实现产值16.17亿元;人均茶园面积突破1.4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技术创新转化体系,注重新产品研发,成功开发“丈巴红”“尖尖翠”“黄金红”“小毛尖”等系列新品种,统一为“古丈红茶”区域公共品牌,茶园利用率和产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平均每亩综合产值从不足1000元提升到6500元,最高可达1万元。围绕产业链建设深化合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建设标准有机茶园。支持陈宗懋、刘仲华两位院士建设茶叶发展促进会。国家级“刘仲华院士团队科技小院”获批,创建黄建安教授普通专家服务站。申报茶叶产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梳头溪茶旅产业园”等科普教育基地4个、研学基地3个。全县建成万亩精品园3个、千亩标准园20个,建成绿色有机茶园4.5万亩。合作打造茶叶公用品牌。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建立起“古丈毛尖”质量标准体系,成功开发古丈红茶、古丈白茶等系列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古阳河·小毛尖”“牛角山·初心”“白叶一号·携茶”“旧庄·古树茶”等茶叶新品牌,不断提升古丈茶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合作拓展内外销售渠道。发挥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博士团队作用,积极开展电商人才培训,打造“古湘丈农”公共品牌,引导全县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92个、503个“电商”小店。在长沙、济南、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销售网点300多个,茶企在淘宝、京东等网络入驻的商店达60余家,网络“线上销售”茶叶达5亿余元。围绕“互联网+”项目深化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科学规划产业。经过充分调研和产业诊断,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融”思路,修订《古丈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古丈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成功举办“2022湖南茶叶科技创新论坛”,200多位专家云集古丈,共同探讨实施“科技创新、数字赋能”路径。实施“创品夺牌”计划。利用科技和专家资源优势,规范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组织专家团队指导和调度“古丈毛尖”申报各级评奖工作,“古丈毛尖”获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古丈县获得“中国有机茶之乡”“世界生态古丈茶”“全国茶叶标准化工程示范县”“全国茶叶百强县”“湖南省2021年茶叶产业十强县”等称号。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探索“互联网+县长代言”、“互联网+农民网红”营销模式,湖南农业大学挂职副县长代言推广公共品牌,开设“农民网红”学校,实施“一村一主播”培训计划,已经培育30多名“农民网红”,形成以“古丈毛尖”为主导的农产品电商特色模式。围绕品牌转型升级深化合作,全面促进茶旅融合申报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加强古茶园种质资源与茶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力求打造武陵山片区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促进“古丈毛尖”产业转型、品牌升级高质量发展。整合茶旅资源。通过挖掘、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与景观资源的融合,整合茶叶专业村寨、中国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特色旅游名村等优势资源,重点围绕茶旅融合深化合作,拓宽农户、集体、企业增收空间。打造示范基地。按照“一廊四带”布局,积极打造大湘西茶旅示范基地、科普研学基地。规划建设竹溪湾、牛角山、栖凤湖等万亩观光生态有机茶园、休闲观光带、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