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一、何谓廉政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深化标本兼治,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2013年4月19日,重要领导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必须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上述重要论述和重要要求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文化所谓文化,就是文治教化,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全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文化何来,由人化文;文化何用,由文化人。文化的关键在“化”。这个“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就像冬去春来时的冰雪融化,风吹草木后的大地绿化,风吹岩石叫山体风化。文化,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内心标准。我们有两种食粮,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物质食粮用来喂饱我们的肚子,精神食粮用来拓展我们的认知。其中,精神食粮就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集体记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有关文化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中华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文”一词。中华文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从古到今,从3300多年的殷墟、3200多年的三星堆、2500多年的曲阜孔庙、2200多年的秦始皇陵,到1700多年的敦煌莫高窟、1300多年的布达拉宫、1000多年的苏州园林,再到930多年的西安碑林、600多年的紫禁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是基于此,中华文明才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明。应该说,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始终匡合九州,屹立东方。(二)廉政文化所谓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的一种文化,是关于廉洁从政和廉政建设的文化,包括廉政知识、信仰、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其中,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养,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廉政文化,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清正廉洁昌明有序的政治文化,表现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勤政为民。二是崇尚法纪、公正乐善的社会文化,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以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廉政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三是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职业文化,表现为各阶层的从业人员勤奋工作,克己奉公,遵纪守法,求真务实,勇于创造。四是团结向上、诚实守信的组织文化,表现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依法行政,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廉政文化,大致有九个功能,即舆论导向功能、规范约束功能、生成教化功能、浸润渗透功能、辐射影响功能、鼓舞激励功能、凝心聚力功能、评判矫正功能、审美陶冶功能。廉政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是廉洁从政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它以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二、历史上哪些人参与了廉政文化的创造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内容。那么历史上究竟有哪些人参与了廉政文化建设呢?我认为,主要是三类人,他们是古代开明的皇帝、有见识的思想家、有远见的普通官员和平民百姓。(一)古代开明的皇帝历史上,皇帝是廉政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之一,他们从维护自身统治和利益出发,对官员提出廉洁要求。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皇帝都有关于廉政的要求,都提出过关于廉政的措施。这里,我简单列举三个反腐倡廉最给力的皇帝。第一,反腐倡廉最成功的皇帝——宋真宗赵恒。宋真宗是宋朝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