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某县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主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很荣幸在此次主题研讨会上发言。今天我们围绕“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既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纪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持续深化纪律建设,锲而不舍纠“四风”、治腐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有反复滋生的土壤,治理形势依旧严峻复杂,需要我们警钟长鸣、久久为功。下面,我结合实际,谈几点体会与思考。一、提高政治站位,清醒把握整治工作的政治内涵从根本上讲,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破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侵蚀党执政根基的顽疾。整治这类问题,绝不仅仅是风气问题、作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一是关系党的肌体健康。若容忍“四风”问题泛滥、腐败行为蔓延,就会损害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正视问题、找准对策。二是关系发展大局稳定。腐败行为扰乱公共资源配置、破坏正常经济秩序,最终影响地方治理效能,动摇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三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身边的小微腐败,直接影响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个腐败分子的行为,可能毁掉一项政策的公信力、动摇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二、聚焦关键环节,扎实推动整治工作落地见效近年来,我县聚焦作风顽疾和腐败问题新表现新动向,围绕“查问题、建机制、强震慑”,采取了多项务实举措。一是坚持系统思维,强化责任落实。我们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整治任务嵌入日常监督、融入年度重点考核,从组织制度层面保障落实落细。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精准整治。围绕项目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村级集体资金管理等领域,开展靶向监督,严查“一把手”腐败、违规插手工程项目、吃拿卡要等行为。仅去年一年,查处违纪问题XX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X人,有力遏制了违纪苗头。三是坚持以案促改,强化警示教育。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典型案例、拍摄微视频、组织干部撰写心得体会,推动“案后治”“案中改”一体发力,切实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四是坚持文化涵养,夯实廉洁根基。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打造“一支部一阵地”清廉单元,组织“清风讲堂”“廉政家书”征集、“清廉家风”巡讲等活动,使廉洁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氛围。三、直面短板不足,增强整治工作的穿透力和精准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工作中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单位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存在“整治是纪委的事”“自己单位风气很好”等误区,政治敏感性不强,主动作为意识不足。二是监督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目前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对“隐性变异”问题识别能力不足,无法及时捕捉新类型、新手法的腐败苗头。三是制度机制存在盲区漏洞。一些权力运行关键节点,仍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特别是在基层项目管理、招标采购等方面,制度设计与执行力之间还存在脱节。四是干部队伍能力结构有待优化。部分纪检干部业务素质不强、敢抓敢管力度不够,特别在执纪审查和线索研判方面,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四、深化标本兼治,推进整治工作取得新突破接下来,我们将紧盯问题短板,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整治工作走深走实。一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固本培元。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整治工作的政治意义,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加强日常提醒谈话机制,把“早教育、早提醒”做在前面。二是做实日常监督,推动关口前移。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常态化会商机制,实现线索共享、风险共防、结果共用。重点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工程分包、财务支出的动态监管,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三是强化制度执行,织密防腐“铁笼”。继续推进制度“回头看”,对已有制度进行“瘦身”和“强身”,提升针对性和实操性,真正做到制度建得全、落得实、用得好。四是加强能力建设,锤炼纪检铁军。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实战锻炼和轮岗交流,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执行力,打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