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校《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4月修订实施以来,为我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使命的高等学校,我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各项要求。四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证。根据上级组织部门要求现将我校贯彻落实《条例》情况报告如下。一、制定质量评估(一)适应性评估《条例》总体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党建工作要求,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系统性、全面性的制度规范。作为高等学校,我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条例》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党组织建设、师生党建工作等方面的规定,有效适应了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特点。特别是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三全育人”等方面,《条例》为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四年来的实践,《条例》有效解决了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党委领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基层党组织功能不够强化、师生党建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推动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基层实际适应情况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我们发现《条例》在高校基层实际执行中总体适应性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的地方。一是学术自由与党的领导关系需要更好把握,高校作为学术机构,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尊重学术自由、激发创新活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平衡点。二是师生党建工作的差异化特点需要充分体现,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年龄结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展精准化的党建工作,需要更加具体的指导。三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党建工作方式需要创新,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提升工作覆盖面和实效性,缺乏具体规范。四是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加强,高校对外交流频繁,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等活动中,如何确保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更加明确的要求。(三)制度空白和短板当前存在的主要制度空白和短板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课程思政与党建工作融合机制有待建立,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发挥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需要明确的制度安排。二是科研育人与党建工作结合规范需要完善,科研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如何在科研活动中发挥党组织作用,将科研育人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缺乏系统性规范。三是网络思政与党建工作融合机制亟待建立,新媒体时代思政工作面临新挑战,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升网络思政工作水平,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标准。四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党建引领机制有待完善,高校服务社会是重要职能,如何发挥党组织在校地合作、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需要更加明确的制度支撑。五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特色机制需要强化,研究生群体特点鲜明,如何针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特点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细化规定。二、执行情况(一)总体贯彻落实情况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始终将学习贯彻《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基础工程抓紧抓实。一是迅速响应上级部署,《条例》修订发布后,学校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