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2025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党中央决定,自全国两会结束至7月底,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决心。在基层工作一线深入学习并贯彻八项规定,不仅是一种“自我提升”的主动选择,更是一种“使命引领”的深刻召唤。通过持续对照规定要求查摆问题、完善提升,我切实感受到这八项规定背后的“警示作用”与“发展动力”。它不仅是思想上的“校准仪”,更是行为上的“推动器”。回顾这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我愈发体会到:唯有将八项规定植根日常、落实细节,才能真正实现“内省于心、落实于行”。现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体会。一、守初心“固根基”,以“实作为”显“内驱力”。八项规定如同一面“净化镜”,映照出平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任务和压力,有时难免会出现急于求成、敷衍了事的情况。而八项规定就像是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帮助我们剔除这些不良作风的“毒瘤”,让我们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质。以我所在的基层岗位为例,曾经在处理一些民生项目的推进工作时,初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指标,存在着过度注重表面功夫,比如在宣传推广上花费大量精力,却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在深入学习八项规定后,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这样的做法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于是,我主动调整工作方式,放下那些华而不实的宣传噱头,真正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中,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对于民生项目的期望和担忧。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走访调研,我们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对民生项目的实施细节进行了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最终,项目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只有坚守初心,以实实在在的作为去践行八项规定,才能激发出内心深处为人民谋福祉的“内驱力”,让我们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二、强纪律“筑防线”,以“严要求”保“执行力”。中央八项规定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纪律红线,它明确界定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为我们的行为规范提供了清晰的准则。在基层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面临诸多诱惑和干扰,如果没有坚定的纪律意识,很容易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比如在涉及一些项目招投标环节,曾经有个别供应商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项目,他们会以各种看似诱人的“好处”来拉拢相关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纪律防线不够坚固,就可能会陷入其中,导致项目招投标过程失去公平公正,损害公共利益。而当我们将八项规定牢记于心,以严格的纪律要求来约束自己时,面对这些诱惑就能做到心如止水,坚决予以拒绝。我们会严格按照相关的招投标程序和规定,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地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同时,在日常的公务接待、办公用品使用等方面,也必须严格按照八项规定的要求执行。不能因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放松警惕,往往就是这些小事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纪律意识和工作作风。例如在公务接待中,严格控制接待标准,杜绝铺张浪费,做到既热情周到地接待来访人员,又不违反规定超标准消费。在办公用品使用上,倡导节约,杜绝随意浪费纸张、笔墨等资源。只有通过这样全方位、严格的纪律要求,才能保障八项规定在基层工作中的有效执行,让我们的工作环境更加风清气正,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纪律基础。三、抓细节“促提升”,以“精管理”增“续航力”。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不仅仅体现在大的原则和方向上,更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在基层工作中,关注细节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就拿基层的文件管理工作来说,以往可能存在文件分类不清晰、存档不规范等问题。这看似是小事,但在实际工作中,当需要查找某一份重要文件时,就会因为这些细节问题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