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为2025年经济工作定调,并部署九大重点工作任务。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关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会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针对宏观政策取向,会议释放了“更加积极有为”的信号,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看点一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会议在肯定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同时,也提出要正视不利因素和困难挑战,坦诚务实又具前瞻性。基于当前形势判断,会议也提出多项政策举措。只要实施更大力度的财政、货币等政策并确保政策同向发力,推动一系列制约发展的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中国经济就能够行稳致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会议内容体现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面对的主要困难,各方已经形成共识。会议强调需求不足问题突出,因此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此次会议提出的相关举措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就是要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实施来提振内需,矫正市场引导的总量供大于求态势的发展。看点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提高财政赤字率会议要求,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表示,由于明年整体经济形势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所以“更加积极”是财政政策的总基调,也是逆周期调节的基本政策取向,对于稳定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次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进行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需要。在财政赤字率方面,2024年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2025年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考虑到当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能引导社会资金进行更好的跨期配置,以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赤字率提高意味着赤字规模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扩大支出力度,强化财政的逆周期调节能力,更好地防风险、惠民生、稳增长,同时更能传递政策意图,具有较强的政策信号意义。此外,赤字规模中大概率仍是以中央国债为主,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能够更好保障基层财力稳定,提升地方财力的可支配程度,有利于地方做好“三保”工作。看点三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适时降准降息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5年货币政策的基调“适度宽松”,既是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也充分考虑了外部不确定因素,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