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讲话提纲——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探索及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明确了新形势下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主要任务。xx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加大绩效评价力度,举一反三开展事前绩效评估。Xx市财政局树牢并践行“大财政观”,将绩效管理工作纳入“1252”工作举措重点推进。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中,总结“三点经验”,着重做好“六大转变”。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三点经验(一)高位推动是关键一是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交办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市人大围绕全市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切实推动事前绩效评估落地落细。二是财政部门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财政绩效领导小组,明确评估覆盖范围、申报流程、评估方法、结果应用等规程。三是预算部门主要领导作为推进事前绩效评估工作的负责人,加深部门了解,加强机制运用。(二)结果应用是根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事前绩效评估结果应用与零基预算改革目标一致,两者有机衔接,不仅解决绩效管理结果应用难的问题,也可作为加强预算编制的重要抓手,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三)财政部门是主导一是与预算部门形成合力。从制度层面建立多部门联动、各方责任优势互补的工作体系,预算部门自主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财政部门进行复核,结果应用在预算安排。二是与第三方分清主次。财政部门应主导项目开展,发挥沟通协调优势,做好组织、监督、管理、复审等工作,把好绩效评估方向;第三方机构应充分利用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撑,掌握行业规律和行业标准,遵循评价方向为事前绩效评估的专业性赋能。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六个转变(一)由服务预算安排向支持领导决策转变2024年上半年,市本级已开展绩效评价评估项目17个,涉及资金5.3亿元,形成市领导批示、预算部门委托和重大项目自选的多途径项目来源,其中:4个项目为市领导批示交办,6个项目为预算部门委托,7个项目为自选,涵盖政策完善、科技、教育、文旅等多个领域。在事前绩效评估工作中,重点关注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目标合理性、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财政支持方式及项目预算合理性等因素,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比如某装备替代项目,项目资金需求较市领导调研时存在明显偏差,报价较调研数据上浮超50%。xx市财政局重点研判招商引资计划、产业预留空间、财力匹配度、方案需求度等内容,作出更加详实的数据测算,最终建议不予支持,节约资金1.39亿元。(二)由事后评价为主向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并重转变在扩面提质上下功夫。一是拓宽评估范围,对新增100万元以上项目或执行期满需要延续的,在项目立项环节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做到应评尽评。二是选择社会关注度较高、资金规模较大的重大支出政策和项目开展重点事前绩效评估,试点开展“市民之家综窗服务外包”“二里头博物馆物业费”“公务用车替换项目”“冬储菜政策”“河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项目。(三)由财政主导向预算部门发挥主体责任转变一是压实预算部门主体责任,将结果运用到重大政策出台项目立项、入库和年度预算安排,推动项目主管部门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主动压减低效、无效项目预算。二是财政部门在强化政策协同上发力,提出切实可行的筹款渠道、成本节约方法、分布实施建议,提高各预算部门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四)由单一项目评价向综合政策评价转变注重绩效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对涉及多个部门、实施多个年度的重大政策进行跨部门、跨区域、跨年度的综合评价。(五)由传统数据采集向大数据支撑转变推动数字财政与绩效评价工作深度融合,依托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收集、归类、整理各类财政数据,横向对比75个部门192家预算单位的1344个项目,形成涵盖资金总量超50亿元的102张资金对比表,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精准、详实、客观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以校准评价方向和评价重点,提高评价效率。(六)由传统绩效向成本绩效转变打破思维定势和传统项目评价固有做法,结合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基础,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