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四项清单以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江汉平原末端。全区辖10个街道(乡)、1个生态示范城、1个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46万人。现有288个行政村,2029个村民小组,8.9万农户,农业人口32.24万人。蔡甸区面对基层治理的现实瓶颈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聚焦基层负担重、“小微权力”运行不规范、村务监督不够有力、乡村治理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推行“减负清单、责任清单、监督清单、服务清单”四类清单,减包袱、划边界、晒权力、强服务,不断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减负清单,为基层松绑减负聚焦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多、各种检查多、评比事项多等现象为厘清村(社区)职责边界,理顺条块关系,挤出超出职责范围的任务“水分”,蔡甸区制订减负清单,包括正面清单、协助清单和负面清单三方面内容,明确了村(社区)“该干”“协办”和“不干”事项,让基层组织“轻装上阵”,切实减负。一是制订《村(社区)依法自治(监督)事项清单》(即“正面清单”),将宣传国家政策、法律,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等16项工作纳入清单管理。二是制订《村(社区)依法协助政府(群团)工作事项清单》(即“协助清单”),将督促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民族和宗教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等38项工作纳入清单管理。三是制订《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即“负面清单”),将亲属关系证明、户口登记项目变更等21项工作纳入清单管理。全区证明事项出具频率显著下降,居住、贫困、参保、婚育、亲属、计生、政审、意外等证明累计出具频次下降到每月510次,每个行政村(社区)平均每月1.5次。二、责任清单,让干部亮权明责明确村级组织负责人和村干部职责任务。将提高政治站位、规范支部工作、为民办好实事、推进基层治理、严格廉洁自律五大类,涉及严格落实党建责任、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制度、用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等14项具体事项,列入村党组织书记党建责任清单。全面实施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将村级重大决策、组织人事、“三资”管理、便民服务等六大类事项,涉及集体资产资源处理、村务公开、法律援助等30项具体工作纳入清单管理,确保村级组织“照单履责”、村干部“照单办事”。如玉贤街道农力村,坚持“党建+基层治理”,将规范支部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用等事项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党建责任清单,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村13个村民小组建立党小组,完善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四位一体”基层组织体系,开展以“三权”促“三责”,推行民主评议党员、星级争创、百分制党员,将具体事项分解到组(党小组)、落实到人(无职党员),切实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三、监督清单,使事项公开透明对标责任清单内容,将各责任事项具体措施内容、运行步骤纳入监督清单管理,并绘制运行流程图,列清各事项关键环节、重点节点的办理条件、操作程序、公开公示等,做到一事一流程,同时对照事项清单和流程步骤,预先组织风险排摸和环节评估,梳理标注廉政风险提示,切实将村级事务落实监督化、监督清单化、运行规范化,实现村级事务“按图运行”、村干部“按图操作”、群众“照图监督”。同时,畅通监督渠道,构建区直部门专项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社区)群众监督有机统一的三级监督体系。如索河街道石港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生态工程项目过程中,严格落实制定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村民自治村集体经济项目立项等重大决策类事项清单制度,执行“五议五公开”,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民意广集民智,制定适宜本村、符合村民意愿的美丽乡村等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及时将建设内容、工期等主要内容公开公示,做到群众知晓、参与、满意。同时坚持项目清单制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明确专人实时跟踪并及时公开公示,推进各类项目如期、快速建设,村湾环境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四、服务清单...